I北宋文学脉络.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北宋文学脉络

姓名:毛静 班级:中文1002 学号:100101222 北宋文学脉络 概述 宋代社会的几个特点: (1)实行文官政治,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宋代官制守内虚外行“更戌法”行“募兵制” (2)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严重北宋新旧党争南宋战和之争 (3)宋代经济 (4)科举教育 (5)宋代学术新儒学即宋学的兴起佛教尤其是禅宗在士大夫中影响很大老庄思想、道家传统仍在社会广泛流行 宋诗特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有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唐、宋诗区别:唐诗主情,含蓄;宋诗主理,刻露 词在宋代繁荣原因:(1)商业城市的发展,新声的流传(2)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3)文体进化的必然趋势 宋散文:宋代散文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成果而有新的发展,唐代古文运动到宋代才最终完成,并由宋代古文家建立了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传统,古文的地位得以巩固。宋散文总的特点是明达简练、平易流畅,文从字顺,后世散文家所学八大家散文实际上是主要借鉴宋文。 第一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一节 西昆派与宋初诗文 西昆派:西昆派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西昆体主要盛行于宋真宗至宋仁宗前期,即宋代文学初期和中期之交。《西昆酬唱集》共收诗248首,皆五、七言近体,作于真宗景德年间,其时王禹偁已去世。西昆诗风典雅华美,词采精丽,音节铿锵,喜用生僻典故,是表现才学功力的诗歌。西昆体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复古主义思潮:韩柳之后古文运动高潮虽已低落,但是影响并未断绝。宋初柳开更以继承古文传统为己任。 柳开:提倡一种“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宣扬文道的合一,“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并认为道和文有主次的关系,“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特别强调道对文的决定意义,认为文应该为现实政治文化服务。柳开的古文理论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浮靡的文风,但他的古文也未能密切联系实际,“随言短长”,得心应手,而不免有“辞涩言苦”的缺点,因此影响不大。 晚唐体: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由于宋人常常把他们看作是晚唐诗人,因此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比较突出,另一晚唐体诗人群体是林逋、魏野等隐者,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用恬淡精巧的诗语写其隐居的闲适生活,写景咏物颇有影响。 白体:在士大夫阶层流行,学习白居易诗体,风格平易浅显,率真自然。先以徐铉、李舫为主,后以王禹偁为代表。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与柳开同时,反对宋初诗文浮华作风,并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唯一作者。是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提出“远师六经,近师吏部”,古文代表作:《待漏院记》。 姚铉:字宝臣,庐州人。提倡复古,根据《文苑英华》选的《唐文萃》,“文赋惟收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亦为古体,而五七言近体不录”。还特别设立“古文”一门,以示接受韩柳的古文概念和传统。 穆修:字伯长,郓州人。继承柳开步调,以提倡韩柳文自任,对后来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先驱的作用。创作成就不高。 第二节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诗文革新运动:是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推崇韩愈、白居易,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第一阶段 从宋立国至真宗朝,是初发阶段 代表 柳开、王禹称、姚铉、穆修,除王禹称外,其他创作成就不高。柳开首举“尊韩”旗帜,提出重道致用、崇散尚朴、宣扬教化等,反对浮靡文风。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文论“文从字顺”的一面,推崇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他们的诗文显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初成绩,但在诗文理论方面未能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在当时影响不大。第二阶段 宋仁宗时期,是运动形成高潮阶段 代表作家有范仲淹、尹洙、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等。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是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代表人物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而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强调作文要有感而发,十分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要求作家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艺术修养,主张为文要从不同内容出发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为文要文理自然,还要讲究章法。他的诗文词赋,都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诗文革新运动的特点: 1) 该运动在北宋初年即已开始, 但在理论上和创作上未能取得明显成就。 欧阳修的参与并领导,使该运动迅速走向成功。 2)宋诗的特点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宋代散文 也在这一时期确立其正宗的地位。 3)这一运动主要是针对晚唐五代和北宋初年的不良文风而展开的, 提倡唐代韩

文档评论(0)

wu12yo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