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拱桥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拱桥鉴赏.

中国古代石拱桥鉴赏 班级:建0902-4 摘要:石拱桥是一种古老的桥梁形式,从对文献的归纳总结中,探讨了我国古代石拱桥的起源、发展历程、结构分类与特点。 关键词:石拱桥 中国古代 起源发展 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祖先在桥梁建设方面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据现在文字记载和实物佐证,最早的的拱形结构已有约三千年的历史。我国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历时约一千八百余年。 桥是架空的道路。建桥最主要的目的, 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 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 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 “梁之字, 用木跨水, 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 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现代的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地起桥( 立交桥) , 贯通东西南北, 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 还成为现代化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是桥的故乡, 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 发展于隋朝, 兴盛于宋朝。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 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我国建造拱桥的历史虽然比古罗马稍晚,但却独具一格,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开敞肩拱桥先河的河北赵州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长达320m的苏州宝带桥,53孔联拱趋势薄墩结构,当推世界之首创,朝拜清乾隆的英使误噶尔尼深叹“奇观也,英国摆劳在他的《中国旅游记》中更称此桥为“不可思议之建筑物”;卢沟桥五百雄狮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是“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近代考古发现较赵州桥早15年的先古灞河联拱桥长400m,何等宏伟壮观又绚丽多彩。 一、石拱桥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现存的古石拱桥多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且多为三至七边形的折边石拱桥。其中较早者为始建于公元936至950年间(晋代)、重建于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的浙江绍兴谢公桥,它比起公元282年前后的洛阳石拱桥还要晚六、七百年。因此有人认为,折边桥只不过是,为了便于制造安装而将圆弧拱予以简化,并可提高建桥速度。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记录,目前能查到的较早的,而且能确定其为圆拱桥如《水经注》所云:“其水又来,左合七里涧…涧有石梁,即旅人桥也。…凡是数桥,皆垒石为之,亦高壮矣,制作甚佳,虽以时往损功而不废行旅”。桥在古代一般都尚称梁,其下又怎能成“圆”状呢?“拱”之说似乎要确切的多。“圆”并非一定就是一个整圆形,也可能手机曲线形,弧形或半圆形,只要不是方直,便可称为“圆”。太康三年,当为公元282年,也就是说我国正式的石拱桥问世,至今已有1715年的悠久历史了。 我国江河纵横,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桥梁。《说文解字》中云:“梁之字,用木跨水,则今之桥也”,“凡独木者曰杠,骈木者曰桥”。我国古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时代为主,包括西周以前见于文字记载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占资料来看,大约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各种桥型的建造技术上,都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隋唐国力较之秦汉尤为强盛,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台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 第四个阶段为元、明、清三代,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在创新和技术上未有大的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开始出现专门的桥梁著作,修建桥梁走向规范化。 二、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特点 1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我国分布着各种不同的桥型,这均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和需要,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建设的。如华东地区的薄墩连续薄拱桥,华南地区的石墩石梁长桥,西南地区的索桥,华北地区的敞肩石拱桥,西北地区的木伸臂梁桥,中原地区黄河上的浮桥等。 2 地区性和民族性。 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使得我国桥梁具有地区和民族的特点。中国的石拱桥,南方和北方不同。东南水乡石拱桥的特点是

文档评论(0)

bh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