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慈善组织的行政化倾向.
行政化: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的“桎梏”
郭大林,徐云峰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摘要:中国慈善组织的行政化导致了慈善组织中的官僚化现象。从慈善组织的生成机制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慈善组织“控权”功能的缺失;文化传承过程中,中国民间慈善意识缺乏延续性所致。解决慈善组织行政化问题的进路之一是建构慈善事业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形成一种慈善组织与政府民政部门之间积极合作、公平竞争的关系。
关键词:慈善组织;行政化;社会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7
Administrative Tendency:Shackle of Chinese Charity Development
Abstract:Administrative tendency of Chinese charity organization leads to bureaucratization in it. From the point o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arity organization, the problem was caused by lack of power-control function of charity org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fault of folk consciousness on charity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heritage. To solve the problem, one practical route is to construct social governance mode of char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the model, is fairly cooperative and positively competitiv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harity organization.
Key words: charity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tendency;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governance mode
作者简介:郭大林(1984,12),男,山东省高密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方式:邮箱dalinguo@126.com, 电话通讯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西南科技大学东八B-225。徐云峰,(1957,3) ,男,四川省广元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慈善组织,从狭义上理解指建立在社会自愿捐献基础上的民间自主经营的非营利组织。按照非营利部门研究专家莱斯特·塞拉蒙的观点,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正规性、独立性、非利润分配性、志愿性、自我控制性和公共利益性 [1]。慈善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除了具有以上特征之外,还应当具有目的上的慈善性特征。中国现代意义的慈善组织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得以发展。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步入正轨,之后各个地方也陆续建立了当地的慈善组织。2008年,由于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两次巨大的灾难,使得中国的慈善捐助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同时,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截至2008年底共有各类慈善基金会153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62家;建立经常性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万个,初步形成了社会捐助网络 [2]。然而,中国慈善组织的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道路,其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并导致了慈善组织中官僚化的现象。
中国慈善组织行政化及所致官僚化现象
首先是慈善组织准入的行政化。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各级慈善组织必须在县级以上的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并且由各级政府授权的机构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这样的规定实际上形成了政府对慈善组织的双重、分级管理体制,使慈善组织变成了“准政府”或“二政府”的组织。这样,慈善组织准入机制的行政化在实践中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许多慈善组织由于找不到依附的部门而不登记或进行工商登记等变换登记方式,限制了慈善组织数量的增长,也使大量慈善组织活动处于“不合法”和管理混乱的状态下,二是慈善组织的独立性被大打折扣,在行政部门干预下,它们无法自主的开展慈善活动。并且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更容易形成政府对“自上而下”创立的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