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码信息集团董事会主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数码信息集团董事会主席.

中国数码信息集团董事会主席 -- 于品海???[ 日期:2005-11-18 ]???[ 来自:网络收集 ] 于品海:? 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国数码信息董事会主席;马尼拉希尔顿酒店董事会主席?? 十九岁办加拿大三省唯一一份中文手抄报纸。?? 三十岁零成本收购菲律宾上市公司-马尼拉希尔顿酒店。?? 三十三岁收购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南海发展。同年从金庸手中收购明报,成为明报第二代业主。?? 三十九岁经营传讯电视输光一亿美金。?? 四十一岁卷土重来......?? ? 开场白? 北京,海淀。在公主坟附近中国企业网的办公楼里,于品海执意一开始就说他现时正在做的互联网,但这在连环记的第三记《计中计》中写得很明白。因此暂且站一下,先说说这个人,权作开场白。? 于品海,年岁在四十二、三,身材匀称。言语平和,但气势逼人,具有天生的领袖气质。三十三岁上,于品海曾不费分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前称南海发展的控制性股权;说动查良镛(金庸)出售《明报》股权,成为市值十几亿的上市公司——明报企业的主席,仍是不费分文。有人因此仿照美国一部时髦电影的名字叫他作“神奇小子”。后来,“神奇小子”又办了个全球24小时中文卫星电视——传讯电视,专播新闻。在1994年,这得算是首创。不过几年后,他在传讯电视和明报上都收了摊。传讯电视由台湾的辜振甫家族接手,明报让与大马富商张晓卿。接着,时间转到2000年,这个人以5.9亿身家位居香港千禧富豪一列。? 二十岁前后,“神奇小子”在香港念完中学后去日本,以教英语、中文和做餐厅服务为生。之后去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读电视新闻。学费不足,辗转至加拿大读书。? 前面的一段大多是从外面听来的,于品海自己从到加拿大读书讲起。? 1977年,去加拿大的留学生多选计算机及商科。于品海走偏锋,读政治经济。? 既读政治,总要有些倾向的。于品海在外面是左仔(左派),代表学生发言表示支持中国,更利用替印刷厂老板打工的机会,办了一份中文手写小报,不赚钱,但也是加拿大三省当时的独一份。于氏办报纯属个人兴趣,手写小报内容以向几万在加拿大的侨胞介绍中国历史、新闻为主。仅用几百加币的起动资金,广告靠自己去唐人街的杂货店、小超市和餐馆去找。不过,于氏办的这第一份报纸略微有些亏损。? 两年后,他回到香港,不久就和朋友一起办了本叫《时事评论》的杂志,只出了5、6期,因那时不懂怎么做杂志,赢利不行,索性关张。干脆自己到《财经日报》去写稿子,间或给香港的许多报纸像今日的《信报》、《工商日报》、《文汇报》等撰稿,70~80%写财经,小部分写时政。那时,他觉着做报纸挣不到钱,即便有点小钱也不够买房。当然他的这种看法在日后有了大转弯,1993年他当上香港报业工会主席的时候,身价已是十几亿港元,这是后话。于是,1981年,他进香港的中华总商会工作,干了一年左右,转替经营富丽华酒店的傅厚泽家族做事。? 于品海入傅厚泽家族4年,做了些大抵与房地产、投资、酒店有关的事。随后,他在27岁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智才管理顾问公司。首宗生意是投资在广西桂林建漓苑酒店。酒店业是中国最先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之一。16年前,桂林的房子不多,环境优美,只是基础设施欠佳,客人不多。但于氏还是从房地产的项目和其他的咨询顾问项目中为他日后的传媒路做了原始积累。? 有了原始积累,于氏从1988年开始了一系列的收购行动,身价成几何倍数膨胀,却是一毛钱不花。好事的人觉着奇怪,遍寻不着究竟,于是猜那是因为他巧舌如簧、善施计谋。于氏对这说法倒不以为然,他说时下没有一篇报道能把他从前的事说个清楚明白的。这就要说到连环记的第一记:《连环收购记》。? 连环收购记? 于品海对整部美国经济发展史也有兴趣。80年代,收购兼并在美国遍地开花。于品海暗自留心,先是研究人家是怎么做的,终在1988年自己上阵操练:收购马尼拉希尔顿酒店——菲律宾联交所的一家上市公司。? 彼时,他在智才公司中的一位董事熟知菲律宾情况,告知于品海:菲律宾政局不稳,希尔顿集团忙于撤退,无心经营酒店。于品海抓住机会,马上制定收购计划,直至细节。向银行借贷900万美元,另与日本一家公司做了“高风险的财务安排”,资金共计1400万美元,通过股票市场将马尼拉希尔顿酒店接了过来,78%控股,于品海出任董事会主席。? 这是他第一次收购上市公司,做得漂亮。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之间,于品海找到了两个差异:一是马尼拉希尔顿酒店的回报率,将远远高过于品海的贷款成本从而产生利率差。此外,汇率走势不定,菲币兑换美元的变动很大。黑市汇率与菲律宾官方汇率出现了汇率差。借助这两个差异,于品海以零资本把上市公司买了下来。之后,菲律宾政经环境趋向缓和。希尔顿酒店资产增值,赢利大举超出于品海的贷款成本,仅一年多光景,资金悉数回收。? 此是一计,手法与8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杠杆收购极相似。时年,美国人

文档评论(0)

bh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