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2013年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2013年整理.

题型: 名词解释(5个,10分)单选(10个,15分)多选(5个,10分)判断(10个,15分) 简答(30分)论述(20分) 第一章 概念:物种(注意答出生殖隔离) 判断高、低等植物(苔藓介于高低等植物之间,归于低等) 判断:种子植物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第二章 简答分布区变化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板块运动、(人为因素) 分布区的形成理论,3种 地理替代种概念 间断分布不同的形成原因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原因) 第三章 光饱和点概念 春化作用、夏化作用 冻害、冷害 生活型(趋同适应)、生态型(趋异适应) C3、C4植物的生存条件 高山植物矮小的原因 旱生、水生植物适应机理 植物缺少相关元素的主要症状 论述:植物适应策略(书上理论和实际生活运用) 第四章 植物群落概念 生态位概念 演替与波动的比较 演替过程中植物间关系 论述:植物群落演替中物种取代机理 第五章 地带性植被与非地带性植被的区分(非:水生、草甸、沼泽) 植被所属气候带 植被特有特征 常绿阔叶林四大金刚:樟科、木兰科、山茶科、壳斗科 桑科常见:小叶榕、黄葛树、构树、桑树、无花果树、橡皮树 论述:怎样认识植被类型?(一般过程和举例。一般过程:环境条件、群落特征、类型、分布、利用保护……,重点在举例) 第六章 地带群落交错区概念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水平、垂直两方面,400mm等降雨量线分区) 从裸岩演替到森林包括哪些阶段 岩石风化——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简答: 1. 物种形成的主要机制。 答: 环境因素1. 植物分布区的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 答: 2 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灭绝不断被新迁入的种所代替; 3 大岛屿比小岛屿能维持更多的物种数; 4 随岛屿离大陆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 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一般说来,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但有两点需要说明:①建立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如森林开发为农田后建立的森林保护区)。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②对于某些种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得更好。 4.旱生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P11--121 答. 为什么茶区一般分布在南方的山地?. 为什么高山植物比较矮小?152-153 答:中国的植被水平分布规律。 答:答:4. 植被的垂直带谱与水平带谱之间的关系。 答:举例:台湾玉山 论述:(要点、阐述、开放式) 1.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 2.如何分析认识一个植被类型?(生态、气候、水、利用、保护等)举例 选择: 1.冻害与冷害的异同点 冻害是指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的现象。 冷害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也会受害的现象。 2. 演替和波动的关系。答:.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P33 间断分布由连续分布发展而成。间断分布的原因有许多,但主要是历史的原因: (1)自然条件的变化 某种植物的分布区原来是连续的,但后来由于分布区个别部分的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引起该种在这一部分的死亡造成隔离;或者这个变化地区原来的种发生分化变为其他种,也就是种系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地理分化,而造成隔离。 (2)由于某些植物分散迁移以及植物在原来分布区范围内死亡而发生(迁移说) 例如欧洲在冰期时,很多北极植物向南迁移至中欧平原,冰川退后,这些植物一部分随着冰川向北退却,另一部分退居中欧高山,但欧洲平原地区的北极种都死亡了,而造成分布间断。 (3)陆地下沉 一部分植物分布的间断是由于陆地下沉而形成的: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和印度之间,根据“陆桥学说”,古代它们是相连的,后来“陆桥”下沉使彼此之间的植物形成间断,又如白令海峡在更新世曾形成陆桥,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也是在第四纪才失去联系,形成植物分布间断。 (4)大陆漂移说 根据这个学说,认为在二亿年前,所有的大陆曾联合成一个单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pangaes),约在中三迭纪分裂为冈瓦纳古陆(Gonawdha land)和劳亚古陆(Laurasla land,由欧亚、北美大陆组成),中间隔着古地中海。以后,前者相继分裂为印度、非洲及南半球诸大陆,并向北移:北美自欧洲分离,随大西洋向西、向北漂移。直到新生代大陆才漂移到今天的位置。这就提供了“世界植物热带统一起源说”的地质基础,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洲际间断产生的原因。 (5))跳跃式传播造成间断分布 夏威夷距离北美3900km,至少有25个分类单位属于两地间断分布,可以用踏脚石作用加以解释。更新世冰期海面下沉,大洋岛出露增多,有些具有很轻的种子、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