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冬种甜玉米规范化栽培的探索..docxVIP

广东省化州冬种甜玉米规范化栽培的探索..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化州冬种甜玉米规范化栽培的探索.

广东省化州冬种甜玉米规范化栽培的探索 化州属于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广东省的粮食以及北运蔬菜的主产区,特别是冬种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有着独特的优势。甜玉米鲜食国内已形成潮流,据有关部门统计,需求量以年30%的速度递增,生产前景广阔。北纬22°20″以南地区,全年基本无霜,非常适宜冬玉米生长,大面积种植能填补珠三角以北地区的供应淡季。 上世纪九十年代化州市冬季试种甜玉米成功,进入21世纪大面积种植,至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0.37万hm2,但由于种植分散,技术管理水平不一,产量、质量均较低。为此笔者于2007年-2010年进行规范化栽培研究,重点解决制约冬种甜玉米生产的生育期、品质和产量的几个关键问题。1 主要的研究课题 我们于2007年冬-2009年冬在东山街道办的博龙村委会进行为期3年的试验研究(试验品种为穗优甜1号)得出如下数据。1.1 播种期与生育期的关系9月下旬-10上旬播种:全生育期为88~95 d,平均为91 d。10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为97~105 d,平均为101 d。10月下旬-立冬播种,全生育期为108~120 d,平均为111 d。11月中下旬播种,全生育期为118~132 d,平均为126 d。12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为115~134 d,平均为124 d。从以上数据看:从9月下旬-12月上旬,播期越迟,生育期越长,12月份中旬以后播种,由于春季气温回升,生育期慢慢缩短。1.2 播种期与秧龄、产量关系从以上数据看,随着气温的下降,秧龄越来越长。11月中旬以后育秧必须采用拱膜覆盖。9月下旬至立冬期间播种,产量较稳,其中以10月上中旬播种的产量较高。1.3 播种方式与抽穗整齐度、产量的关系采用2种方式播种,一个是直播,一个是异地塑料软盘播种法。三年平均值: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生长的整齐度,商品率、产量等指标,塑料软盘异地播种法有着明显的优势。1.4 地膜覆盖与露地种植的产量与商品率的关系播种时间为10月中旬从以上数据看,地膜覆盖比露地种植,生育期缩短7.5 d,商品率高出5.5个百分点,单产增加265 kg,增幅30.70%。1.5 密度与商品率、产量的关系从以上数据显示最佳的行距为135.0~140.0 cm,双行植。667 m2最佳苗数是在3 300~3 500之间。2 结论我们根据以上数据。于2009年做出了规范化栽培方案,并根据方案的具体内容实施。2.1 品种选择选择品质较好,生育期适中,抗病、抗逆性较好的品种。2.2 选地甜玉米属于旱地作物,对水份需求量较大,但不耐渍,土壤最大持水量应控制在70.00%~80.00%。大面积种植一定要选在有自流灌概或近水源的地方,以排水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较适宜。2.3 播种时间和育苗2.3.1 播期选择 北纬20°22″度以南地区全年均可播种,农户可根据前后作或市场需求选择播种时间。2.3.2 种子处理 667 m2大田用种0.6~0.7 kg。用清水浸种2 h捞起催芽,恒温下3 d即可出芽,待播。2.3.3 育苗准备 采用异地营养育苗法,667 m2大田用100目育秧盘38~40个,每667 m2秧田可供2.00 hm2大田用苗。选用沙壤近水源的地块作苗地。整地要充分粉碎,起畦。行距135.0~140.0 cm,畦高25.0 cm,畦面宽75.0~80.0 cm。2.2.4 播种及秧苗管理 将秧盘平衡放在畦面上,回泥至三分之二目,然后放种,每穴一粒,回平泥;播种后淋透水,面上覆盖稻草或塑料编织袋保湿,3 d后苗基本出齐,撤去覆盖物。睛天,早晚各淋水一次,至一叶一针时,667 m2用2.5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隔3~4 d淋一次。3.5片叶时进行移植,其间要防小地老虎,二化螟等为害。2.4 移植与大田管理2.4.1 整地 大田要充分整碎耙平,667 m2施有机肥500.0 kg或精制有机肥100.0 kg,均匀地撒在地面上,起畦。畦距135.0~140.0 cm。畦中间开一条15.0 cm深的沟,667 m2施优质复合肥40.0 kg。覆土平整畦面。2.4.2 移植前准备工作 移植前3~5 d灌一次透水,自然渗干后,667 m2用5.00%辛硫膦或毒死脾颗粒剂4.0 kg,撒在畦面上防虫,再用乙草胺或丁草胺200 mL加莠去津250 mL兑水80.0 kg喷施封草。然后用宽度130.0 cm的农用薄膜覆盖。2.4.3 移植 当秧苗达到3.5片叶时开始移植,采用双行植,行距40.0 cm,株距28.0~30.0 cm。2.4.4 肥水管理 追肥:分3次施用。移植后3~5 d,进行追肥,这次追肥在整个生育期中较为重要,关系到苗的早生快发和整齐度,667 m2用尿素5.0 kg加氯化钾3.0 kg淋施。移植后12~15 d,667 m2用高氮型优质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