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志愿者手记:走访联山村留守儿童
志愿者手记:走访联山村留守儿童 志愿者手记:走访联山村留守儿童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有幸成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行涉”队的一员,前往贵州黔南荔波县联山村进行走访。
联山村共分为上下简应、内外冲忙、更挠、岜耐、拉崩、拉包,我们根据联山小学莫校长提供的一些相关信息,分头进行走访。
我们在校长处得知,当地有8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本次走访就是为了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希望能尽我们微薄之力帮助他们。
山清水秀,自然清新,民风淳朴是我对联山的第一感受。但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却十分糟糕,当地人的生存模式大多遵循着“读书”-“打工”-“结婚生子”-“再读书”-“再打工”这样的死循环,永远绕不出这个圈,所以也就永远饱尝饥寒。
父母为了生活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不得不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最需要关爱的年纪留守在家,失去应有的关怀。这本是矛盾,却因为生活而没有选择的余地。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知道这些的我们感到十分无奈,却也希望亲自聆听每个家庭的故事,获得一些更深层的了解。
第一位要走访的是莫盼家,家住简应。莫盼是我支教时候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一个平日好动但不善发言的小女孩。顺着蜿蜒而上的小道,四处都是土砖房,几个孩子带着我们来到她家。莫盼刚好帮爷爷买了面条回来,进门跟爷爷用当地的布依族话说了几句,爷爷转头发现我们,搬了几张凳子满是热情地邀请我们就座。
莫盼爷爷的普通话不怎么好,沟通起来也甚是困难。不过在那间69年盖成的房子里,爷爷还是告诉了我们莫盼才一岁半的时候,爸妈就远行浙江谋生,大致两三年回家一次,每次也没作过多停留就匆匆离去。“莫盼从不喊爸妈,小时候其他孩子跌倒了都会喊爸妈疼,而莫盼只会喊疼……”
我们与爷爷聊天的时候,莫盼一直在一旁与其他小孩玩。我们问她为什么不爱喊爸妈,她也只是抿着嘴不出声。
对于这样的情况,做父母的也是难受又无奈,他们给不了更多,为了生活还是得出去外边挣钱,得闲再回家看看孩子,却也说不上几句话。老人家也提起在农忙的时节,总会抱怨孩儿不在身边帮忙,而每次收到寄回来的钱,又是别样的开心。这样的家庭或许更多的只有矛盾冲突下的无奈,生存方式的抉择让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去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而当这样的无奈,转变为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问题时,家庭的抉择就变得越发困难起来。
走访的另一户人家的孩子叫莫利端,她得了三年的肾炎,身体一直非常虚弱。利端的爸妈本来也在广西打工,但孩子出了这样的问题使得他们不得不赶回来陪伴左右。
做苦工,攒钱,治病,再困难也得活下去。
我们走访的时候,刚好利端的爸妈正在一砖一瓦地建新房,据了解是由于当地开发旅游业需要迁移居民,他们才不得以而为之。本来他们并无暇与我们交谈,但一阵雨突如其来,我们都不得不跑到建筑下边躲雨,这也才顺势展开了对话。“这房子盖起来后,又没什么钱了,又该回广西打工了。好在利端现在病也恢复得差不多了,这孩子命苦,身体不好又笨……“利端的爸爸脱着手套无奈地笑笑。小利端听到爸爸说自己笨,马上不高兴地嘟起了小嘴。同行的女队员摸着她的头,心疼不已。为了宽慰利端的爸妈,我胡诌了“小时常生病,长大了命理反而会更好”,利端的爸爸听了哈哈笑,妈妈则是抹起了眼泪,含糊地说了些什么,我们并没听清。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因此,觉得生活有更多的希望。
临行前,我们给这一家子拍照,他们面对着镜头表情茫然而质朴。我们引导他们笑,喊茄子,小利端立马笑开了花,比起剪刀手。她的爸爸妈妈也跟着比起来,露出了岁月蹉跎的笑容。不知日后他们拿到照片作何反应,但此刻一切的艰难仿佛就是生活的所在。
生活的残酷现实让他们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或许为了挣钱爸妈并无法陪在孩子身边,但孩子一旦出了什么状况,父母又一定是撇下所有赶过来的那两个人。留守儿童留守的是家,家还在,希望就未曾泯灭。
家住岜耐的莫永岸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也曾经为了生活在外打拼。我们到永岸家的时候,还未进门,永岸的爸妈已然迎了出来。进门是先祖灵位,而下面则贴满了永岸获得的奖状。灵位的两旁还有两张画工尚可的油画,后来我们得知这是永岸爸爸画的。年轻的时候永岸的爸爸学过画画,由于某些机缘巧合错失了考取美术民族学院的机会,不过联山的山清水秀则成了他现在坚持创作的最好素材。“以前我是画水粉的,现在试着画油画,但实在是太难了。”问起永岸的爸爸是否希望永岸以后也学画画,他看着永岸说,希望他先把书读好,往后的路才更好走。
永岸也曾多少次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希望他们能够回家来陪陪自己。而最后促使永岸爸妈回家的,却是一则新闻。当时,永岸的爸爸在外打工,看到一则新闻称,童年如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