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论文周雨晨..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急管理论文周雨晨.

《应急管理》课程论文2014-2015学年第1学期题 目:地震中可挽救性分析 学生姓名:周雨晨 学 号:20121347036院 部:经济管理 专 业:物流管理 班 级:12级1班 任课教师:吉中会二O一四年 12月 20 日地震中可挽救性分析周雨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摘要:过多的突发事件成为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所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状态。应急机制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可挽救性进行分析。关键词:自然灾害 可挽救性 地震 抗震一、引言近年来,突发事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从“911事件”、“S A R S”、“卡特利娜飓风”到2008年初中国的南方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无一不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以上这些都属于事先很难预知的突发性事件, 给人类造成了惨痛的悲剧。标志着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越来越重要。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为了降低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演化机理以及所产生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综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体系。其中,“降低危害” 是应急管理的目标,“ 分析机理和影响” 是应急管理实施的基础,“集成资源”是应急管理的依托,“ 应对、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则是应急实施过程的综合管理。我国的应急管理研究是从2003年SARS 爆发后才真正地开展起来。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自然灾害种类繁多,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地震灾害的可挽救性。2、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3、我国的地震灾害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包围之中,具有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等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成带性,在空间上具有迁移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因此,中国是破坏性地震频繁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 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 级以上的强震,中国约占35%;造成20 万以上人口死亡的两次大地震都发生在中国。4、我国应对地震的预案自1991年颁布以来《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分别于1996年、2000年和2005年进行了3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于2012年8月28日。该《预案》分总则、组织体系、响应机制、监测报告、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恢复重建、保障措施、对港澳台地震灾害应急、其他地震及火山事件应急、附则11部分,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其中详细的描述了各部门的职责和灾后的各种救灾抢险方案。图1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地震灾害的可挽救性1、“可挽救性”度量所谓的“可挽救性”度量,是用于指导应急处置的一种评估策略,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而应急处理又尚未完成的时候,对于灾难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所可能带来的任何损失的补救情况的度量。“ 可挽救性”度量从救援主体、救援客体及环境变量出发,综合考虑挽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给受灾体以客观的可挽救性评价一旦出现突发事件, “ 可挽救性” 度量可以给出一个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结果—到底可不可以挽救? 多大程度上可以挽救? 可挽救性评估通常包含以下三方面特征: (1)面向性,可挽救性评估即其着眼点不是事故已经造成的损失,而是通过努力未来可以挽回的损失。 (2)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发事件会不断发展演化,承灾体的可挽救价值也会越来越小。因此,可挽救性评估应该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及时地调整。 (3)预测性,可挽救性评估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相应结果和对于未来的预测进行的评估,这就给评估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一般来说,受灾客体的可挽救性评价对象主要包括人员和物质财产两个方面。在应急事件中,不同的受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