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doc

2010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60.1万亩,比去年增加7.8万亩,增5.1%。据调查分析,全市平均亩穗数37万,比上年减少2.4万穗;穗粒数35.6粒,比上年增加0.3粒,预计千粒重39.5克,比上年减少0.3克,平均亩产442.2公斤,比上年减少19.1公斤,减产4.14%;总产预计70.796万吨,比上年增加0.54万吨,增0.77%(统计局提供数字,面积156.6万亩,平均亩产441.6公斤,总产69.155万吨)。 从产量层次看,亩产超过600kg以上的面积约有12万亩,亩产在500—600kg的面积约39万亩,亩产在400—500kg的面积约63万亩,亩产在400kg以下的面积约41万亩,亩产300公斤以下的约5.1万亩。 一、气象因素对今年小麦生产的影响 今年气象因素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特殊的气候影响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1、秋季干旱,底墒不足,造墒播种面积大,晚茬麦面积增加。自2009年8月份到小麦播种,我市降水较常年显著偏少,所有的麦田播种都必须进行造墒才能播种。有水浇条件的地块造墒播种或播后浇蒙头水,致使播期延长;无水浇条件的地块因旱情太重,直到10月31日至11月1日降雨后才播种。其中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晚茬小麦面积37.6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3.5%,其中11月1日雨后播种的小麦有2万亩。同时,干旱也导致部分麦田有缺苗断垄现象。 2、冬前降温早,强度大,小麦群体小,个体长势弱。进入11月以来在小麦分蘖初期、盛期遇到历史同期少有的降雪和强寒流的侵袭,11月3日最低气温 -2.9℃,11月18日最低气温-3.9℃,11月21日最低气温-4.2℃,11月上中旬积温比常年减少64℃,11月份光照比常年减少32小时,小麦积温和光照不足,普遍叶龄偏小、个体偏弱、分蘖减少、群体小、次生根少、生长量不足,一类苗面积减少,二、三类苗面积增加,冬前苗情是近年来最差的一年。全市冬前平均亩茎数46.79万,较上年减少20.61万;一类苗面积52.83万亩,占33.0%,较上年减少48.8万亩;二类苗面积65.17 万亩,占40.7%,较上年增加28.96万亩;三类苗面积42.1万亩,占26.3%,较上年增加31.55万亩。全市小麦平均单株分蘖3.47个,三叶以上大蘖1.4个,单株次生根3.6条,分别较往年减少1.49个、2个、3.1条。全市一根针或土里捂小麦面积4.5万亩。冬前积温不足影响小麦群体偏少,导致亩穗数减少,是影响今年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 3、入春以来,气温回升缓慢,低温持续时间长,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推迟,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抽穗推迟10天左右。收获期推迟5-7天。春季持续低温造成小麦生长量不足,株高普遍降低10-20cm,特别是地力较差的麦田,生物产量明显减少。 4、由于越冬期间以及早春气温偏低,部分麦田特别是晚茬弱苗苗期冻害较重,全市有5万亩小麦发生中度冻害,加之群体小,减产幅度20%以上。 5、低温天气在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有利的一面,冬前降温早利于控旺防病,冬前强降温降雪有效补充了麦田墒情,踏实了秸秆还田和旋耕播种麦田的土壤,对抑制冬前麦苗旺长,压低病虫越冬基数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小麦病虫危害轻。今年入春后,持续低温,对春季分蘖不利,但低温使小麦幼穗分化时间延长,小穗小花数增加,有利于形成大穗多粒;小麦群体偏小,小穗小花分化发育充分;4月份“倒春寒”基本没有造成影响,今年穗粒数增加。从考察情况看,今年平均穗粒数35.6粒,比上年平均增加0.3粒。 6、今年对小麦有利的气象因素是去冬今春雨雪较多,土壤墒情一直较好,有利于小麦春季生长。同时加强了以“促弱转壮、增加群体”为重点的麦田管理措施,实现了春季苗情转化升级,总体苗情好于预期。据考察,春季一类苗面积增加,二、三类苗面积减少。全市一类苗面积81.2万亩,占52.8%,比冬前增加 28.37万亩;二类苗面积55.9万亩,占34.9%,比冬前减少9.27万亩;三类苗面积23万亩,占14.4%,比冬前减少19.1万亩。全市小麦年后最大群体平均72.2万,比去年减少14.8万(冬前群体较上年减少20.61万);平均单株分蘖5.3个,四叶以上大蘖2.78个,单株次生根 7.4条,分别较去年减少1.1个、1.02个、1.7条。 小麦后期生长良好。一是墒情较好(5月16-18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全市平均降雨35mm,5月30日平均降雨8.9mm),对籽粒灌浆特别是对旱地小麦非常有利;二是5月下旬以来气温比较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另外由于今年小麦株高相对较矮,茎秆粗壮,较抗倒伏。但由于抽穗扬花期出现阴雨天气,赤霉病有发生,危害较轻。 6月10-11日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