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危机.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特色危机

城市特色危机 〔摘 要〕 在全球化视野下,过多“全球通”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造成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越发丧失了自我的个性,“千城一面”的现象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城市的原有特色,并限制了城市间良性发展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如何保护和重塑中国城市特色,解决全球化对中国城市特色的冲击,强化城市特色对于城市现代化的良性影响作用,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实现城市“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不仅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更为迫切地是需要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种种“短视行为”。 〔关键词〕 城市特色危机;全球化;城市规划;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在提倡“全球治理”的今天,全球化犹如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它给每个城市带来了实现现代化的机遇,但同时它又使许多城市在这一道路上完全丧失了自我。本文力求从我国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职责角度入手,探讨我国城市特色消失的表象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保护和重塑城市特色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城市特色的内涵及其地位 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体特征,具体可以包括城市所特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简言之,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由其物质环境特色和非物质环境特色所组成的有机体,是城市本质和内在的属性,代表城市的个性特征。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是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坐标,是支撑整个城市生存、竞争、发展的根基,是这个城市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魅力所在。一个拥有自己独特风韵的城市,就会拥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发展机遇;一个富有自己独特意境的城市,就会提升自身的向心力和影响力。同时,城市特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鲜明的城市特色是城市识别的根本标志,是聚集人才、吸引资金、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 三 中国城市“特色危机”的表现形式 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城市有这样的评价:中国城市有许多房子,但没有一座建筑。这番评价在多年之后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贴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座座钢筋水泥浇铸的“灰色森林”拔地而起,中国自古所谓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已经越发被“全球化浪潮”淹没殆尽了。当我们正沉浸于城市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带来的片刻欢喜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认真思考隐藏在“现代化”背后的许多忧虑。受全球化冲击下的中国城市的特色危机往往表现为以下三个“病 态化”方面: [1] 11城市定位的“大都市情结病” 国际大都市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指标 非常之高的城市概念,当今世界公认达到标准的只有伦敦、纽约、东京等少数几个城市。在中国这样一个城市数量六百多个、城市化水平只有四成的发展中国家,突然想冒出一大批国际大都市,显得荒谬可笑。但一些地方政府在定位自身城市发展目标时,错误定位城市发展方向,纷纷将“努力将城市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其结果也使得大部分中国城市既没有圆大都市的美梦,又使得原有的城市魅力丧失殆尽。 21城市建筑风格的“西洋复古病” 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在强大的“西方文明”的攻势下,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西洋特色”的价值,古老的中华文明被抛弃。为了吸引游客,改革开放以来一哄而上的旧城改造,疯狂地拷贝着西方的建筑风格,使得城市中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荡然无存。遍布大江南北的欧陆情结严重的商贸一条街不断取代着中国传统建筑模式,使城市建设走向了一个极端。殊不知这些粗制滥造的赝品是堆砌不出城市特色的“真”,反而使城市失去了历史文化传统的支撑点。 31城市发展呈“跟风传染症” 改革开放后,中国涌现出了一批诸如深圳、温州、苏州、大连等“明星城市”,而其他城市不顾限制自身发展的区位条件等“硬伤”,生搬硬套别人的城市发展特色,从20世纪90年代的“广场风”、“开发区热”,一直到21世纪初的“大学城风”及“高尔夫 球场热”。这种“跟风传染症”现象使许多地区丝毫 不考虑自身的发展特点,任由领导人圈定某一学习对象,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照搬别人的模式,完全丧失了自我,结果出现两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一是设施齐全的开发区里空空荡荡,荒草丛生;二是两个发展模式完全一样的地区大搞恶性竞争,结果两败俱伤。 四中国城市“特色危机”中地方政府层面上的原因 11规划构思上完全割裂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关系 全球化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是一个悖论。但这是一个合理的悖论,是哲学上的二律悖反。[2] 全球化及现代化非但不会使城市原有的特色有丝毫的消退,反而会使城市增添更多的城市魅力,或使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镇发展成为魅力十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