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记忆 延文脉 永葆城市发展力 — 漫谈杭州城市文化建设 什么是城市文脉?文,指大文化,即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古代称文化为文治教化)。 脉,即脉络、一脉相承的意思。城市文脉即指一个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逻辑传承关系。 城市文脉的重要性:城市的治理、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有赖于对一个城市文脉的认识、梳理和把握。对城市文脉分析到位和精确,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城市的传统,严格审视城市的今天,正确引领城市的未来。 下面讲三个问题:杭州城市文化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杭州城市文化的特点和特色;对延续杭州城市文脉的几点看法。 一、杭州城市文化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 1、文化启蒙时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始见记载钱唐之名。历经秦、汉、六朝,约800年左右。是为山中小县时期。要注意: ①指的是城市发展,故不涉及秦以前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等等 ②钱唐县创立,在秦、西汉时属会稽郡,东汉、六朝为吴郡属县 ③自孙吴以来,钱塘江下游已有分建一郡的需要,但因为找不到宜于做郡治的大县,屡治屡罢,直至隋平陈后,始于开皇十一年移治柳浦 ④杭州地理位置极有利于城市发展,但当时仍阻于大潮涨落,难成平陆而发展滞缓 ⑤此时期重要事件:华信筑塘和永嘉南渡后的佛教,道教的传播及山水美学雏形的形成 永嘉南渡 2、文化奠基时期:隋唐约300年的江干大郡时期。要注意: ①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改钱唐郡为杭州,移治余杭,第二年还迁钱唐。又一年,州县并移治于江干柳浦,(今仍有跨浦桥、浙江亭等地名),于浦西凤凰山麓肇建新城。自此,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适宜于都市发展的杭州诞生了 ②隋炀帝凿通江南运河(起京口即今镇江,迄余杭即今杭州)。杭州作为大运河的一个起讫点,地位日益重要。西湖水域格局固定下来。杭州成为大都会的基础业已具备 ③隋祚短促,杭州之繁荣实始于唐。据记载,唐贞观年间杭州大概有11万人口,至中唐代宗以后,遂以“东南名郡”见称(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至德宗时,白居易已说“东南列郡,余杭为大”了。这有赖于:海上贸易的开辟(海舶为避杭州湾沙滩,经由宁波泛内河即浙东运河西上至西兴渡江达杭。杜甫有诗:“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市民饮水问题的解决;农田水利的兴建;西湖风景的播扬 ④唐时杭州虽已称为“大都”,“名郡”,但尚比不上扬州、苏州和越州(即今绍兴)。故仍属于文化奠基时期 3、文化鼎盛时期:自吴越至两宋约380年间,经历国都、两浙路路治,首都的杭州,达到了历史文化发展的高峰。要注意: ①北宋时,杭州为什么能臻升为全国第一流大都市?由于东南政治中心吴越国都的确立及其它城市如长安、洛阳、扬州、金陵的衰败 ②东南佛国地位的确立 ③海岸石塘筑成及城区运河的整治 ④市舶司设置和手工业的发达 北宋王安石斜坡式石塘 北宋杨偕田瑜石塘示意图 ⑤南宋定都临安(杭州),使杭州成为十二世纪世界的第一大都会 ⑥西湖文化的滋养,使杭州成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⑦城市里坊制过渡到坊巷制的最终完成 至此,杭州城市的文化基因已经确立,文脉清晰传承。 4、文化融合发展时期:自元代始,经明、清、民国至今,杭州城市文化不断得到整合、发扬。要注意: ①元代杭州虽政治上退为东南第一州,但经济仍不失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大都会。文化上亦引领全国 ②明代重修城墙,确立了今日杭州核心区域的格局 ③清代西湖十景的完美呈现,使西湖文化景观名扬世界 ④杭州藏书、刻书、印书事业的传承和文澜阁《四库全书》藏本 ⑤清末民初的大变革在杭州的烙印 二、杭州城市文化的特点: 一个城市的文化是由在该城市居住繁衍的人们所创造的。所以往往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决定了该城市的文化特点。从杭州城市文化的演进,可以看出杭州人至少对以下几方面的精神风貌是欣赏和赞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