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实操考核项目分析
实考要求:
现场无雨雪、大雾,且风速不大于8.3m/s(五级风力)。
环境温度:-15℃~40℃,电网输入电压波动正常。
实考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保护措施。
检验所选用的仪器和量具必须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方能使用。
检测仪器和量具应选择正确,检测时量具的温度与被检测件温度应基本一致。
受实考场地及设备状态等因素影响,实际操作无法实施的检验内容均采用简答方式进行。
塔式起重机械实考项目
序号 检验内容 检验要求及方法 实测 结论 1 塔机运动部分与建筑物 2 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 要求:处于低位的塔式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任意一台塔式起重机塔身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m,处于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与低位塔式起重机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方法:目测检查,必要时实际测量 2 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 要求:处于低位的塔式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任意一台塔式起重机塔身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m,处于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与低位塔式起重机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方法:目测检查,必要时实际测量 3 红色障碍设置 要求:塔顶高度大于30米且高于建筑物的塔式起重机,应在塔顶和臂架端部装设红色障碍指示灯,该指示灯不得应起重机停机而停电
方法:目测检查,目测,用卷尺量 4 塔式起重机自由端高度 要求:自由端高度不得大于使用说明书要求
方法:查阅说明书, 5 基础要求 要求:基础应符合说明书要求,或有专项施工设计方案
方法:查阅说明书,目测,用卷尺量 6 塔机安装后的垂直度 要求:在空载、无风状态下,塔身轴心线对支承面的侧向垂直度,独立高度及附墙以上独立部分≤4/1000;附墙以下≤2/1000。
方法:①选定被测塔身的一个侧面,旋转起重臂停在与选定的塔身侧面相垂直的位置(X轴);②将标尺分别沿垂直于起重臂轴线方向水平固定在最高一节塔身标准节顶部和基础节底部(或最上一道附着点)的塔身上,使标尺中心位于选定的塔身侧面中心线上;
③用经纬仪在平行于起重臂轴线的同一铅垂面上测量两标尺的读数,并将两读数差除以两标尺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得塔身在X轴方向上的垂直度;
④将起重臂旋转90°至其轴线与选定塔身侧面平行的位置(Y轴),按上述方法测量Y轴方向上的垂直度;
⑤须能分别判定两个测量位置塔身的倾倒方向(如:东或西、南或北)。 7 斜梯及防护的设置 要求:斜梯扶手高度不低于1m,扶手间宽度不小于600mm;踏板应具有防滑性金属材料制作,横向宽度不小于300mm;梯级之间间隔不大于300mm;斜梯及扶手应固定可靠。
方法:目测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 8 直梯及防护的设置 要求:直立梯边梁之间的宽度不小于300mm;
梯级之间的间隔250~300mm;直立梯与后面结构件之间的自由空间不小于160mm;踏杆直径不小于16 mm;
高于地面2m以上直立梯应设置直径为600~800mm的防护圈。
方法:目测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 9 休息平台及走台设置 要求:当梯子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休息小平台,第一个小平台应不超过12m高度处,以后每10mshe设置一个。平台和走台宽度应不小于500mm,在边缘应设置不小于150mm高的挡板。
方法:目测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 10 附着式起重机附着装置连接和间距要求 要求:对附着式起重机,附着装置与塔身节或建筑物的连接必须安全可靠,连接件不应缺少或松动;附墙间距与附着距离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当附墙间距或附着距离超过使用说明书规定时,应有专项施工方案并提供设计计算书。
方法:查阅《使用说明书》或设计资料;目测相关结构及尺寸;必要时用卷尺等器具测量附墙间距和附着距离。 11 吊钩 要求:吊钩应有警示标志和防脱钩装置,不得使用铸造吊钩;吊钩表面不应有裂纹、破口、凹陷、孔穴等缺陷,不得焊补;吊钩危险断面及挂绳处不得有永久变形;挂绳处断面磨损量不应超过原高度的10%;
滑轮应设置防脱槽装置,与滑轮间隙不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吊钩装置的销轴固定应完整可靠
方法:目测检查;必要时用放大倍数不小于20倍的放大镜检查部件有无裂纹;用卡尺等器具测量相关尺寸。 12 钢丝绳检查及绳端固结(固定) 要求:钢丝绳直径减少量不应大于公称直径的7%;
钢丝绳绳端固定牢固、可靠绳端固定有防松自紧性能金属压制接头无裂纹楔块楔套无裂纹,楔块无松动绳卡绳卡 13 钢丝绳安全圈要求 要求:钢丝绳放出最大工作长度以后,卷筒上至少应保留3圈钢丝绳作为安全圈。
方法:将吊钩放到最低工作位置;检查安全圈数是否满足要求。 14 卷筒检查 要求:多层缠绕的卷筒,端部应有比最外层钢丝绳高出2倍钢丝绳直径的凸缘;卷筒壁不应有裂纹,筒壁磨损量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