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論枕臥帖》小考與元初書畫收藏生態..docVIP

趙孟頫《論枕臥帖》小考與元初書畫收藏生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趙孟頫《論枕臥帖》小考與元初書畫收藏生態.

趙孟頫《論枕臥帖》小考與元初書畫收藏生態 趙 華 圖1 趙孟頫 趙孟頫與鮮于樞墨蹟合冊?論枕臥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28.3×44.6cm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與鮮于樞墨蹟合冊〉 ,有三幅趙孟頫早年書法,其一〈 論枕臥帖〉 「圖1」,無款、印、署年,且首字未識。   □州張治中有虞永興〈枕臥帖〉,筆意清峭,紹興內府故物,足為希代之寶,吾兄伯幾不可不知也。首云「枕臥來七八日」,末云「世南呈」,凡十餘行。頃都下四次借閱,因不肖嗟賞,遂爾寶秘,不爾,亦不甚愛,可惜可惜。(世南字漫,本不知為何人書,苦苦相問,不能固拒,遂道與之,由是遂不復出)有建業文房之印,紹興小璽。平生僅見此一種虞書耳。 一、頗得襄陽法   考察一件無年款書法作品的創作年代,應從書家書風演變出發。趙孟頫書風變遷,眾說紛紜,著名的有宋濂:「初臨思陵,中學鍾繇及羲、獻,晚乃學李北海」。然而這樣的論斷在今天看來無疑是極粗略的「摸象論」。   〈 論枕臥帖〉大量使用側鋒刷筆,有明顯的米芾風格,「首云」、「世南呈」兩行尤顯。方回《桐江續集》卷 35〈 題趙子昂模唐人二戲馬駒〉中,有「善書突遇元章米,善畫追還伯時李」句。董其昌也曾看到過這種風格,《畫禪室隨筆》云「余嘗見趙吳興作米書一冊,在吏部司務蔣行義家,頗得襄陽法。」進而認為「今海內能為襄陽書者絕少」。   雖然世人稱許,但趙本人對其米體書還是很謙虛。陶宗儀《輟耕錄》卷 7 載:「又聞公偶得米海嶽書〈壯懷賦一卷,中闕數行,因取刻本摹,以補其闕。凡易五七紙,終不如意。乃歎曰:『今不逮古多矣。』遂以刻本完之。公之翰墨,為國朝第一,猶且服善如此;近有一等人,僅能點畫如意,便自誇大者,於公寧不愧乎?」   從現存作品看,米芾風格在趙書序列中佔有相當長的時期,如:〈致季宗元得托姻契帖〉[1]、〈趙孟頫與鮮于樞墨蹟合冊·論裴行儉帖〉「圖2」、〈 趵突泉詩帖〉「圖3」、華盛頓弗瑞爾美術館〈錢選來禽梔子圖卷跋〉、北京故宮博物院〈人騎圖自題〉等,即宋濂等沒能摸到的「象腿」,圖4通過單字筆劃用筆習慣對米芾、趙孟頫早期書法進行比較,可資參考。   這些風格接近的作品,根據部分年款可考的排列,可以歸到同一時期,即至元(1264-1294)末期到大德(1298-1307)早期。 圖2 趙孟頫 趙孟頫與鮮于樞墨蹟合冊?論裴行儉書法,國立故宮博物院藏,28.2×42.4cm 圖3 趙孟頫 趵突泉詩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33.1×83.3cm 圖4 米芾、趙孟頫早期書法作品特徵比較 二、書寫時間   啟功曾提到此帖「張治中」應是張伯淳,惜未詳[7]。   張伯淳(1242—1302),字師道,號養蒙,崇德(今桐鄉)人。程鉅夫《雪樓集》卷17〈翰林侍講學士張公墓誌銘〉云「史成既進[8](元貞元年6月11日),無覬幸心,即請急以歸。明年(元貞2年,1296),進奉議大夫慶元路總管府治中。」   書此札時,趙尚未得〈枕臥帖〉,而周密《雲煙過眼錄》記載,元貞元年「自燕回」已有此帖。似是趙先得此帖,張伯淳後進治中,這個「張治中」與張伯淳無關。   問題應是授職與上任時差所致,如趙孟頫至元29年正月領命同知濟南,先回吳興,到年底11月27日才到濟南,時差近一年。王德毅等據相關文獻資料互證,謂張伯淳「元貞元年除慶元路治中」[9],這和程說「明年」並不矛盾,反過來驗證了啟功的說法。   故此帖時間應在張伯淳除職(6月11日之後)到趙孟頫返鄉(7月中上旬[10])之間。   風格相近的〈 趵突泉詩帖〉 可據此結合《雲煙過眼錄》記敍的會面,確定到元貞元年。 三、「□州張治中」缺字考   此帖收于董其昌《戲鴻堂法書》,「□州」首字已佚,「巾」底,故有釋為「常」、「錦」、「綿」等,均較牽強。   古人好以郡望自標,不外溯源顯貴,如趙孟頫自稱「天水趙氏」,印「天水郡圖書印」,溯及上古,早年文章《縮軒記》署「大梁趙孟頫」,書法如上海博物館藏〈千字文草書卷〉署「開封趙孟頫」等,又是顯貴。據《翰林侍講學士張公墓誌銘》開篇「張氏系出清河支」,按:   舊譜所紀謂本族清河郡張氏上自殷湯時發源之祖張羅公,原在冀洲務城縣,明德鄉歸仁里住,後其子孫眾多……一祖諱虎,為幕州刺史。[11]   「□」作「幕」字型相吻,此帖首句可通釋為「幕州張治中」。 四、趙孟頫與張伯淳   張氏為崇德名門,張伯淳的曾祖張汝昌與張子修為鄰,並有池館園林之勝,號東西園,結社觴詠,戴敏有七絕詠之「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被謝枋得編入《千家詩》,足見當年張家風雅。2002年,桐鄉石門中學新校基建時,東園遺址得以重現。   趙孟頫與張伯淳關係密切,文獻和實物較多:   1、趙氏兄妹姻契,盡為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