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贸易经济专业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势地位。此时,国内市场容量大,厂商垄断技术诀窍,批量生产以满足国内少数高收入人群的需求,并通过贸易出口迎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在第二阶段,研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寡占市场结构削弱,国内仿制增加。此时,国内生产的边际成本开始超过国外生产的成本,并且由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诸多问题,如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产品价格弹性逐渐趋于饱和、贸易壁垒的困扰、原材料供应不足及运输设备的缺乏,都促使跨国生产和对外投资。到了第三阶段,产品和技术均已标准化,垄断技术优势完全消失,国内需求全面普及,国外竞争力也大面积减弱,体现在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成了必争因素,此时生产的相对优势应该转移到自然资源丰富、成本优势凸显、劳动相对密集的发展中国家。
据此理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分析为由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占据垄断优势的发达国家(抢占市场)——条件相近又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其他发达国家(稳定市场,寻找新的低层客户源)——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规避产品标准化及老化所带来的即将退出市场的效益损失)。
2.2.3 市场内部化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的概念源自科斯,后由巴克莱(Peter.J.Buckley)和卡森(Mark Casson)结合交易成本学并融入自己的观点正式提出,对跨国公司大部分投资行为做了合理解释,是西方投资理论的重要转折。
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是市场不完全的原因。跨国公司的目标是获得长久而稳定的收益,这取决于产业、东道国政治与财政金融政策、地理优势、企业协调能力和文化因素,但由于市场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如资源浪费、通讯网络成本、跨地区管理不便、国家风险等无法保证企业完全盈利,因此通过跨国公司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增加收益,规避损失,即所谓的“内部市场化”。
2.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的提出者约翰·邓宁(John H. Dunning)认为单从某一方面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存在片面性,于是集前人之大成创造性地提出涵盖范围广的“三优势范式”(OLI Paradigm)——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是指一个经济组织拥有其他经济体所不具备或不可能具备的优势,包括原材料等资产性所有权、品牌专利等交易性所有权和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是指跨国公司为了规避市场不完全和交易成本上升的损失而将资产内部运营所带来的优势。区位优势(Regional Advantage),是跨国公司在择址上具备的选择优势,如选择此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贸易政策开放程度高、行政效率快等。
2.2.5 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KiyoshiKojima)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