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ILES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成功时间为何其说不一.
WILES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成功时间为何其说不一?
WILES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成功时间为何其说不一?
他的证明是否又被发现“漏洞”?
在《征服费马定理的最后竞赛》中真正夺冠的应该是哪国人?
???
1993年,国内新闻媒体说:350多年的数学难题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wiles证明。《黑龙江日报》在《科技世界》版头条发表了哈工大青年数学家曹珍富的文章《英国数学家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副题:困扰人类350多年的数学难题今朝有解)。但是。几年后(1997)这位青年数学家又在《生活报》发文说:wiles是1995年证明成功的。
1994年,《中国青年报》发文说:wiles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不得不透漏真情,说他遇到了料想不到的困难,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1995年,《参考消息》(4月5日)载文《征服费马定理的最后竞赛》中说:wiles的证明被发现“漏洞”,他自己“堵不上”,想找合作者……。
2000年,哈工大理学院院长说:wiles最后成功的时间是1996年1月。
2002年,中科院一位院士在《教育台》的《学术报告厅》中宣讲时说wiles是1994年证明成功。
Wiles证明费尔马大定理成功的时间为何其说不一?
还有更加令人不解的:
一、2003年,远方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之谜》中说:千古之谜费马大定理,至今尚无人完全证明。
二、2007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的故事》中说:30年前,美国数学家大卫·曼福特证明了“如果不定方程有整数解,那么这种解是非常少的”。这是目前关于“费尔马问题”最好的研究成果。
为什么这两本书中,对wiles的证明成功却“只字皆无”?莫非wiles的证明又被发现了“漏洞”?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1993年8月1日,《松花江报》发表了一篇该报记者写的报道《谷立煌宣称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副题:“下金蛋的母鸡”已见踪迹),并同时发了他的对《费马大定理初证》的简化(之一)。《费马大定理初证》,1988年经黑龙江省数学会理事长吴从炘教授推荐,在省第三次数学年会上发表过。对《费马大定理初证》的简化(之一、之二),1995年发表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二期)。
至此,公众不难看出:在这场《征服费马定理的最后竞赛》中真正夺冠的应该是中国人。
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堪当这场竞赛“世界级裁判员”的中国数学家,应不应该为中国争回这个“世界第一”?
????????????????????????????????????????????????????
??????????????????????????????????????????????????? 业余者
??????????????????? 2008年1月18日
同样的道理,学生乙也认为这个游戏对他有利。 请问,一个游戏怎么会对双方都有利呢? 5.一块钱哪儿去了? 一个唱片商店里,卖30张老式硬唱片,一块钱两张;另外30张软唱片是一块钱三张。那天,这60张唱片卖光了。30张硬唱片收入15元,30张软唱片收入10元,总共是25元。 第二天,老板又拿出60张唱片。他想:“如果30张唱片是一块钱卖两张,30张是一块钱卖三张,何不放在一起,两块钱卖5张呢?”这一天,60张唱片全按两块钱5张卖出去了。老板点钱时才发现,只卖得24元,而不是25元。 这一块钱到哪儿去了呢? 6.惊人的编码 外星的一位科学家基塔先生,来到地球收集人类的资料,遇到了赫尔曼博士。 赫尔曼:“你何不带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回去?这套书最全面地汇总了我们的所有知识。” 基塔:“可惜,我带不走那么重的东西。不过,我可以把整套百科全书编码,然后只要在这根金属棒上作个标记,就代表了百科全书中的全部信息。”真是再简单不过了! 基塔先生是怎样做到的呢? 基塔:“我先把每个字母、数字、符号,都用一个数来代表,零用来隔开它们。例如cat一词就编为3-0-1-0-22。我用高级袖珍计算机快速扫描,就能把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转变为一个庞大的数字。前面加一个小数点,就使它变成了一个十进制的分数,例如0.2015015011…… 基塔先生在金属棒上找到了一个点,这个点将棒分为a和b两段,而a/b刚好等于上面那个十进制分数值。 基塔:“回去后,测出a和b的值,就求出了它们的比值;根据编码的规定,你们的百科全书就被破译出来了。” 这样,基塔离开地球时只带了一根金属棒,而他却已“满载而归”了! 7.不可逃遁的点 帕特先生沿着一条小路上山。他早晨七点动身,当晚七点到达山顶。第二天早晨沿同一小路下,晚上七点又回到山脚,遇见了拓扑学老师克莱因。 克莱因:“帕特,你可曾知道你今天下山时走过这样一个地点,你通过这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