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粤教版本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导学案1.docVIP

2016粤教版本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导学案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粤教版本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导学案1

14、《后赤壁赋》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 主编人:莫文英 审核人:伍雪玲 终审人:饶志青 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导入: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苏轼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明确:(1)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因何而乐?——因景美。因何而更乐?—— ①有客②有肴(举网得鱼)③有酒(藏酒待不时之需) 【2】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江流有声,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2)而(表转折,可是)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于是)摄衣(提起衣襟)而上,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披蒙茸,踞虎豹(坐在像虎豹一样的石头上),登虬龙,攀栖鹘之危(高)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3)划然长啸,草木震动,(4)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忧伤的样子)而(表修饰)悲,肃然而恐,凛乎(恐惧于)其(那里,苏轼登高的地方)不可留也。反(同“返”)而(表顺承)登舟,放乎(相当于“于”,到)中流(江中心),听(听凭)其所止(停留)而休(休息)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⑴(句式:状语后置句)译: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玩。 (2)(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才相隔多少日子 (3)(句式:省略句)译:两位客人都不能跟上(我)了 (4)(句式:被动句)译:草木被震动 诵读后思考: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对复游赤壁时所见景色做了具体的描写。? 2、本段写了哪些场景??? 明确: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美景)?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3、此段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月夜登山,划然长啸,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情。? 4、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叹? 明确: A、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前赤壁(秋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特点:宁静清幽) 后赤壁(冬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险峻、冷清、深幽) B、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国事堪忧) C个人心境:作者平生第一次大起大落 【3】时(当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冷静空虚)。适(刚好,恰好)有孤鹤,横江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来。翅如车轮,玄(黑色)裳(古代的裙子)缟(白绢)衣,戛然(形容声音响亮悠长)长鸣,掠予舟而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行)也。须臾(片刻,一会儿)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形容轻快地起舞),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⑴:“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以前)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2)道士顾(只是)笑,予亦惊寤(惊醒)。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⑴(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向我拱手作揖说 ⑵翻译: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 诵读后思考: 第3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主要写江中见鹤,后梦见道士化鹤。 三、合作探究 1、.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比较两篇赋文并填空:(每空1分,共5分) 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景象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后赋是初冬游赤壁,相应景象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实事,后者则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羽化而登仙”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 2、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何以会悲?(由最初的“乐”转向稍后的悲叹与沉重) 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客观环境让人触景生情) (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风起水涌)

文档评论(0)

zyzsc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