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法制史: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新视角(上)
比较法制史: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新视角(上)
[内容提要]“比较法制史”无论是作为一种学科分类,还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长久以来一直引 起人们的关注。早期的法制史学者不仅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科研中运用比较法制史的方 法,还在《比较法制史》的教材编写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新中国的法制史学科发展历 程中,学者们也很重视比较法制史。21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应着眼于全球化,及时 转换研究视角,尽快构建比较法制史的理论体系,发挥其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与研究中的 积极作用,以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
[英文摘要]As either a classification of legal subject or an important methodology,the 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 has been causing people‘s more attention since the End of Qing Dynasty.The Chinese researchers had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ir teaching and studying by using It.To face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the legal globalization In 21 century,the Chinese legal history must turn the old views just in time,and the 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 should play a key part in the Chinese legal education.
[关 键 词]比较法制史/中国法律史/新视角
key word: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Chinese legal history/New view
也许人们会认为,比较法制史属于比较法学的范畴,抑或等同于外国法制史,与中国 法制史无甚关联。实则并非如此。考察中国法制史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窥 见,“比较法制史”作为一种学科分类,特别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在中国法制史 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中早已得到了体现和运用。时至今日,当我们探求中国法律史学科的 完善时,比较法制史完全可以作为研究中国法律史学的新视角,发挥其开启创新思维、 拓展研究视眼、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作用。
一、“比较法制史”:一种学科分类,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一)作为法制史学科分类的“比较法制史”
陈顾远说:“中国法制史课程之为名,亦始见于日本。”(注:陈顾远:《中国法制史 概要》,台湾三民书局印行1977年版,第8页。)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在日本,有 关法制史学科的分类中,除《东洋法制史》、《西洋法制史》外,还有《比较法制史》 .材料所见日本有许多法制史学者擅长于“比较法制史”,并将“比较法制史”的成果 与方法运用于法制史的教学之中。如齐川真在所著《日本法的历史》第一编“法的历史 研究的位置及方法”中,就很重视历史的方法,法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并进行多角度 的比较,其研究视野十分开阔。在第二编“古代”部分第一章“倭国?中华帝国?册封 体制”中,作者首先将日本法的发展史置于中华法系的大背景下阐释,让读者易于明了 日本古代法的发展源流,特别是日本法与中国法的关系。(注:[日]齐川真:《日本法 的历史》,成文堂1998年版。)
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其课程设置中亦有《比较法制史》。大陆学界较熟悉的历史 系主任苏基朗所任教的课程中就有《比较法制史》。该系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为了面对 21世纪以及我们社会当前和接踵而至的各种严峻挑战,历史系在大学本科课程方面作了 重大的改革。新课程充分发挥历史学训练作为一门高度综合性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本 位,以世界为视域,以事业为道向,辅以学术的多元及跨学科训练,务求增强学生的宏 观视野,包容心灵,创新思维,以及处变效能。
在国内,早在清末民初的法律教育中就有《比较法制史》的课程。清末民初的法律教 育脱胎于日本模式,故在当时的专门法政学校的课程中也设置了《比较法制史》。1912 年10月29日,当时的教育部公布《法政专门学校规程》,规定:法政专门学校以养成法 政专门人才为宗旨。修业年限,本科三年,预科一年。本科由预科升入,本科毕业,可 进研究科,年限为一年。本科设法律学门、政治学门和经济学门。法律学门的必修课程 为:宪法、行政法、罗马法、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破产法、刑事诉讼法、民事 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外国语等;选修课设:刑事政策、比较法制史、财政学 、国法学。(注:参见汤能松等:《探索的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