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统计学笔记.

第四节 数据类型 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 计数数据:指计算个数的数据,是离散数据。如人口数,学校数,男女数等。一般都整数形式。 测量数据:指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是连续数据。如身高,体重,考试分数,智力测验分数,各种感觉阈值等。 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其数值一般都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如性别,颜色类别,人口数,学校数,被试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赞成,反对),被试的人口学变量,身份证号码等 顺序数据:按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和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的数据。心理学中常用,如学生的等级评定,喜爱程度,品质评定,能力等级,兴趣,偏好,排名名次等。 等距数据:有相等的单位,无绝对零的数据,如温度,各种能力分数,智商等。只能使用加减运算,不能使用乘除运算。 比率数据: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单位,同时有绝对零点,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等。适合加减乘除运算。 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二.名词解释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就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是所研究的某一类对象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是由总体的一部分构成。30大样本 30 小样本 统计图表 数据的初步整理 数据排序:整理数据最简单的方式。 统计分组 定义: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将所的数据划分到各个组别中去。 统计分组前的准备:对观测数据做进一步的校对和校验。 目的:为了尽可能的消除记录误差,以便使后续的统计分析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 3. 统计分组中应注意的问题:分组要以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为基础 、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数据、 4.分组的标志:性质类别,数量类别 3)统计表:结构: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 4)统计图:构成: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注, 二、次数分布表 1)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值中出现的次数或总技术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P31 2)分组次数分布表:适用于一系列的连续性数据,数据个数多,分布范围大。 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1.求全距 全距指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差距。全距等于6个标准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组距指任意一组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用i表示。 分组的最有关系公式:K=1.87【(N—1)】的五分之二次方(N为数据的个数,K取近似整数)i=全距\K 3.列出分组区间 分组区间即一个组的起点至与終点值之间的距离,又叫组限。 4.登记次数 5.计算次数:组中值指上限与下限间的二分之一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意义与缺点 意义:可将一堆杂乱无序的数据排列成序。 缺点:原数据不见了,只见到各分组区间及各组的次数,所有的分组次数分布表都是这样。 相对次数分布表 累加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 不等距次数分布表 三.次数分布图 直方图 次数多边形图P40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累加曲线(累加曲线的三种形状:正偏态,负偏态,正态) 四.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 1)其他常用统计表的类型:简单表 分组表 复合表 2)其他常用的统计图的类别: 条形图 :也叫直条图,用于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 圆形图:又叫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型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圆形图显示的资料多以相对数为主。部分除以整体=X除以360 线形图:多用于连续性资料,是教育学与心理实验报告中最常用的图示结果的方法。常用的两种线形图是折线图和曲线图。 散点图:又称点图,散布图,相关性 第三章 集中量数 算数平均数 1.定义:算术平均数,一般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均值,符号为M 2.用估计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先设定一个估计平均数,用符号AM表示,从每一个数据中减去AM,使数值变小,容易计算。最后再在计算结果中加上这个估计平均数。 3.平均数的特点: 1).在一组数据中每个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称为离均差)的总和等于0。 2.)在一组数据中,每个数都加上一个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上常数C。 3)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 4.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是真值渐进、最佳的估计值。 真值=实验分数+误差 5.平均数的优缺点 优点1)反应灵敏 2)计算严密 3)计算简单 4)简单易解 5)适合于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