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七年文学名词解释.doc

十七年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七年文学名词解释.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七年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七年文学名词解释

十七年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七年文学名词解释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十七年文学名词解释”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名词解释 1.“三突出”创作原则 中国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之一,1968年于会泳撰文提出,受到江青等人的赞同和推广,被称为“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三突出指: 1.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2.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3.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2.第四种剧本 主要来源于刘川对《布谷鸟又叫了》的一篇短评,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第四种本”的成就表现在: 一、勇敢地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剖析人的吩咐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 二、勇敢地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地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 代表作有《布谷鸟又叫了》、《还乡记》、《归来》等。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第四种剧本”成了“反动的资产阶级戏剧艺术”受到批判。由于流传时间不长,没出现经典作品。 3.文艺界反右斗争 正当文艺界贯彻“双百”方针,初步出现活跃局面的时候,1957年6月,在毛的号召下,开始全国性反右运动,从政治领域波及到文化领域,主要目标是包括文艺领域内的的知识分子们。全国有56万人被定义定义为政治右派,既有丁玲、穆旦等老作家,也有王蒙、流沙河等文坛新人。他们接受批斗,被开除公职,下放劳改。 4.郭小川的新辞赋体 又称“郭小川体”,郭小川的一个独特创造。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他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 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辞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增强了诗的情感,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 5.双百方针 为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扬民主,纠正“左”倾,调动知识分子们的积极性,1956年5月2日,毛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月26日,陆定一向文艺、科学界人士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该方针作了系统阐述。该方针以毛“六条标准”为基线,辨别香花毒草。 “双百”方针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时代政治和知识分子间的紧张关系。知识分子们得到一定自由,文艺界出现了许多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方面的常识性的讨论,文艺创作方面出现了针砭时弊和探索人性的作品。 6.革命样板戏 文革期间,江青一伙在全面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攫取了《红灯记》、《沙家浜》等京剧改革的成果,并连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 随后现代京剧《龙江颂、》等其他作品也被视为“样板戏”。 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积极的政治意义,被奉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实行文化革命的典范。 7.根本任务论 1966年4月,《纪要》首次提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根本 任务论)的文学创作理念。文革期间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文艺批评的根本标准。体现了政治对文艺的一贯要求,《欧阳海之歌》是“根本任务论”的代表。 8.《百合花》 茹志鹃195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叙述了一位小战士与“我”去乡下向一位小媳妇借被子的事情,随着情节的发展小战士与我和小媳妇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终以小战士的牺牲为完结。小说叙述与选材的重点在于揭示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纯真之美。 “百合花”实际上是文中印有百合的被子,象征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 9.主题先行论 10.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1950年底,影片《武训传》在全国公映。电影讲述了清末一位行乞农民武训兴学的故事,反应了旧时 代贫农文化翻身的要求,歌颂了武训精神。 最初,影片受到一片赞誉,但不久官方报纸开始对武训的形象进行批评,毛甚至亲自撰文进行批判, 认为电影在宣传封建文化。本来对于影片的讨论成一片批判,认为电影具有反动性并扣以各种政治帽子,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批判运动。 编剧孙瑜、导演赵丹等数十人被迫做出检讨。这次批判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政治运动之先河。 11.《茶馆》 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精品话剧,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 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 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描写戊戌变法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后失败后的民国社会和抗战后的国统区,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向人们展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