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doc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 葫芦作为一种农作物,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重视它了。可在古代,葫芦的用途相当广泛,能够跟它相媲美的农作物是不多的。 葫芦在我国汉代以前,称“瓠”、“匏”、“壶”;汉代以后,称“壶卢”、“蒲卢”、“葫芦”。 葫芦可以食用。它的嫩果实可以炒食,它的叶子能够做菜羹。《诗经》上有“幡幡瓠叶,采之烹之”的诗句。汉代毛亨解释说:“幡幡瓠叶貌。庶人之菜也。”这说明,葫芦叶是我国先秦时期平民大众常吃的蔬菜。 葫芦可以药用。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瓠膜可医水肿;瓠子能治蛀齿、口臭、小便不通;蔓须花有解毒的功效。 葫芦可以器用。葫芦既是天然的浮涉救生的器具,又是天然的容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周礼·鬯人》:“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禁门用瓢赍”。瓢赍,是一种盛酒的器皿。郑玄注释说:“赍读为齐。取甘瓠割去抵,以齐为尊。”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由此可见,在古代,无论是贵族,还是贫士,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葫芦制的器物。 葫芦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植物之一。据考古材料,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秘鲁、墨西哥,非洲的埃及,都有新石器时代的葫芦出土。其中以1973年中国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葫芦年代最早,距今约7000年了。这说明,我们祖先把野生葫芦驯化成农作物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葫芦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选择、培育,衍变成很多类型。现代植物学把葫芦分为五种:扁蒲(果实细长椭圆,又名都瓠)、长柄葫芦(果实长柄有腹,又名悬匏)、亚腰葫芦(果实上小下大,中部缢细,又名约腹瓠)、大葫芦(果实圆大形扁,无柄,又名瓢葫芦)和小葫芦。这五个品种至迟到元代中国都具备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栽培葫芦的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创造出不少栽培葫芦的特殊技艺,至今令人赞叹。 《庄子·逍遥游》记载惠施对庄周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战国时期1石约合现今1/5石。“五石之瓠”,能容100立升水。这样大的葫芦所具有的浮力足以载人涉江河。所以《诗经》上说:“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汉代齐后苍注释说:“枯匏不朽,利以济舟,渡踰江海,无有溺忧。”这绝非空话。即便是乘木船,古人也常随身携带葫芦。《鹃冠子》书里就有“中流矢船,一壶千金”的说法。可见葫芦是最原始的救生器具。这么大的葫芦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 西汉末期著名农学家氾胜之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培育这种大葫的特殊技艺,归纳起来,有五个步骤: 一、选种:选择果实肥大、成熟得好的葫芦,取籽作种。 二、区种:先掘地作圆坑,直径、深度各3尺,然后用蚕粪和土,一半对一半掺和起来,施放到坑中,用脚踩紧、浇水,等水渗尽,种下10颗饱满的葫芦籽,再盖上些蚕粪和土的混和物。 三、合茎:种子发芽了。当茎长到2尺多长时,用布条把10条茎缠起来,缠五寸左右,外边用泥土封密。几天以后,缠着的部分便愈合成一个整体。留下一条长势最强壮的茎,其余的9条茎都掐断。蔓长出去,结实之后。所有未结实的梢,也都掐掉,以防止疯秧。 四、留果:葫芦蔓上最初结的三个果实不好,要去掉,只留第四、第五、第六个果,以后结的果也不要。每一区,留三个果实。 五、浇水:天旱时,需要给葫芦浇水。但千万不要直接往坑里浇水,可以在坑周围掘一道小沟,在沟里蓄水,让水从远处浸润过去。这样浇水才有利葫芦生长。 采用上述的方法培育葫芦,就能得到大型葫芦。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合茎”。所谓“合茎”,就是嫁接。氾胜之介绍的这种培育大型葫芦的方法,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有关植物嫁接的最早记载、它说明,至迟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嫁接术。这种蔓茎靠接的嫁接术至今还在应用。现在四川成都农民有用五茎靠接生产大南瓜的。在苏联,现在应用补助根系嫁接来增加番茄等蔬菜产量,其方法与氾胜之介绍的相类似。 范匏成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又一种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其法是用木头斵成模范,套在初生的嫩匏上,果实成熟了,形态方圆,全随人意。《清宫词》中有九钟主人吴士鉴写的一首匏器诗:“匏卢秋老结深青,范合方圆各异形;款识精镌题御玩,旊陶而外有新铭。”注:“御国旷地,遍植匏卢。当结实之初,斵木成范,其形或为瓶、或为盘、或为盂,镌以文字及各种花纹,纳匏卢于其中。及成熟时,各随其范之方圆大小自为一器,奇丽精巧,能夺天工。款识隆起,宛若砖文。”他把匏器的形态及范制的方法讲得十分清楚。 据《西清笔记》说:匏器“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