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景区游客管理 一 游客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一)游客行为与景区管理 1 游客的双重身份 2 游客行为对景区的影响 (1)游客是景区中的有机构成要素 (2)游客是景区安全运营的影响者 (3)游客是景区市场推广的参与者 (二)景区游客管理的内容 狭义的游客管理:对旅游景区中游客的行为进行控制,即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其按照一定的规矩进行游览,不造成对自身和他人的负面影响。 广义的游客管理:包括对游客行为的控制,对游客安全的监督以及对景区资源的保全等内容。 1 规范游客行为 从道德标准出发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加以纠正。 2 保障游客安全 根据景区环境为游客提供安全的行为引导,保证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计安全的游览路线、各种安全提示、警示牌、安全教育等) 3 保全景区资源 (1)对旅游者流量、容量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2)针对资源保全的措施,防止人为破坏等。 ——对旅游者时间空间上的整体安排 (三)景区游客管理的目标 1 促进旅游者满意度的提升 (1)游客管理可以维持资源质量 (2)游客管理有利于优化游览环境 (3)游客管理是保证旅游者心情舒畅的条件之一 (4)游客管理提供全程安全保障 2 强化对旅游过程的控制 包括:(1)对旅游者个人行为的控制; (2)对游客流的规模与流向的控制。 3 优化旅游景区经营效益 游客管理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从本质上看,都是为了实现景区效益(经济、生态、社会 )的最大化。 景区中游客的安全成为景区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在景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景区形象和品牌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其经济效益的实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二 景区游客行为影响因之分析 (一)游客心理与旅游行为 1 好奇心理 2 占有心理 3 从众心理 4 逆反心理 (二)游客气质与旅游行为 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三)游客年龄与旅游行为 青少年、中年、老年 三 景区游客行为管理 (一)景区游客管理的方法 1 激发性管理方法 景区通过激发旅游者的自我控制意识而保证其按照社会基本行为准则和景区游客行为规范行事。(教育、示范、引导、…….) 2 约束性管理方法 即强制性管理,明确制定相关的行为规则,并借助强制力保障该规则得到遵守,任何违背行为规则的旅游者都要受到惩罚,从而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旅游者按照规定的方式在景区中游览。 (二)景区游客的过程管理 1 游览前的游客行为管理 (1)制定景区行为规则:详细、实际可行 (2)游客行为规则信息的发布:内容丰富、功能实用、材质生态化 (3)景区旅游物品的发放 2 游览中的游客行为管理:游客行为引导标志及基础设施的设置,景区导游及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 3 游览后的游客行为管理 绿色环球21 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行为守则汇编》 1、徒步旅行守则 采取以下措施: a. 实施“带进-带出”制度,收集所有的废弃物(包括食物残渣); b. 在没有厕所的地方,将粪便埋入至少15厘米深的地下,且距离最近水体或野营地不得少于100米; c. 使用现成的道路; d. 填写路况日志并给管理机构提供监测信息; e. 在没有现成道路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开潮湿的和松软的地面;指导游客分散行走,以免足迹被多次践踏;尽可能避免在植被上或脆弱的土壤上行走; f. 对于一日游(不包含野营过夜)的活动,每组游客不得超过25人; g. 需要过夜的徒步旅行者,每组不得超过8名游客,或者由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规定限制人数; h. 如果需要进行野营或者准备食物,则须遵守下一部分的野营守则; i. 通过拍照对路况进行监测,清理所有垃圾,并轮换使用交通繁忙区域的道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野营守则 采取以下措施: a. 尽可能使用现有的指定野营地; b. 在没有现成野营地的情况下,避免使用具有高度保护价值的地区,保证营地与最近水体的距离不少于30米; c. 若使用肥皂或其他洗涤剂洗涤或沐浴,则必须在离最近水体100米之外的地方进行; d. 在没有厕所的地方,将粪便埋入至少15厘米深的地下,且距离最近水体或野营地不得少于100米; e. 带走其它所有垃圾; f. 如果需要篝火,必须在已有的篝火点使用,并在用完之后彻底熄灭,篝火燃料使用自带的或者从较远的地方收集的木柴; g. 不提倡游客生篝火并向游客说明原因; h. 使用燃料炉烹调; i. 通过记日志或拍照等方式对野营地状况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综合技能(第2版)PPT课件 基本护理技术-注射技术.pptx
- 高中数学:习题2:幂函数.doc
- 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常用版).doc VIP
- 2023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全八册】知识点总结 .pdf VIP
- LY_T 3314-2022 皂荚培育技术规程.docx
-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 .doc VIP
- 2025H1全球短剧营销白皮书.pdf VIP
-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雇主责任保险条款2011版.pdf VIP
- 神经重症患者感染诊治_美国临床神经医学手册(2017-2018)与中国专家共识(2017)的对比与解读.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