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李瑞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李瑞分析

学院:翻译学院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年级: 2015级 姓名:李瑞 学号:2015295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源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 检验理论的标准, 就是看它是否能指导实践。 理论必须指导实践吗? 理论如果不指导实践, 这种理论就没用? 理论不一定要指导实践! 主要是因为在一种特定的政治气候下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在起作用: 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也就是说检验理论的标准就要看它是否能指导实践 ,否则便不是理论 ,而是空谈。这个问题放至翻译理论与实践亦是如此。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也是争执的温床。 当代大学生尽管思想活跃 ,却偏偏最坚持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这一信条 , 他们提出的问题除了 how to translate 之外 ,往往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一旦他们觉得某理论难与他们的实践结合 ,他们就感到困惑 ,甚至抱怨。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认识误区 在上世纪80 年代以前 , 翻译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互相联系 、互相结合的 。从西塞罗的活译原则到泰特勒的三项原则 ,再到奈达的功能对等 , 中国从道安的“五失本 、三不易” 到彦琮的“十例八备” ,再到严复的“信 、达 、雅” ,两千年来的翻译理论都来自翻译实践 ,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 , 再由经验上升为理论 。所研究的内容是翻译的性质和规律 、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翻译结果的成败优劣等 。研究的对象则是原作 、 译文和译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 。一言以蔽之 ,两千年来中西方翻译理论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基本上就是翻译(实践)本身。 为什么出现这种认识误区? 片面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以为凡是理论, 就应该对指导实践有用, 所谓“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所谓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指导人们的行动, 否者就被说成是“ 脱离实际” , 是无用的“ 空头理论” 。 这种对理论的实用主义认识, 在翻译界已经被普遍接受, 所以, 当我们一谈到翻译理论 , 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你这个理论对我们的实践有用吗? 你的翻译理论对提高我的翻译水平有用吗? 翻译理论实用主义态度 一、一个后果就是局限了翻译理论的范围, 把翻译理论仅仅理解为对“ 怎么译”的探讨, 也就是仅仅局限在应用性理论上。 翻译理论、尤其是传统的翻译理论, 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一直局限在探讨“ 怎么译”的问题上, 也即所谓的应用性理论上。 二、另一个后果是把理论的功能简单化了, 使人们以为似乎理论只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后来翻译学的文化转向的出现让人们对翻译理论有了不同的认识。 实用主义态度带来的后果 随着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翻译学的文化转向(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理论也随之转向 ,其研究的内容和对象不再局限于翻译(实践)本身 , 而是转向了或多或少与之有关的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但与此同时 ,翻译实践并没有转向 ,它仍然按照其自身规律在运动。结果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开始显得模糊 , 变得微妙,变得不再直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了。 翻译学的文化转向 翻译学的文化转向最初是由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在其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 1990) 一书中提出的 ,但其酝酿却始于上世纪70 年代 。正如巴斯内特后来所回顾的那样 ,当时的翻译学要么在语言学的屋檐下躲躲雨 ,要么在文艺学的墙根下避避风,而在新兴的文化学领域里则压根儿没有涉足之地。在一个开始对文化进行解构的时代 ,研究翻译的学者们仍然游移在语言学和文艺学之间,仍然在谈论最可靠的译本( definitive translations) ,谈论准确( accuracy) 、 忠实( faithfulness) 和对等(equivalence). 文化转向的前因后果 于是 ,学者们开始研究用作翻译的原文文本是怎样挑选的,研究译者、编辑、出版商和赞助人在挑选原文文本的过程中都起了什么作用 ,研究决定译者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的是什么标准,研究译文文本在目的语文化系统中何以能被接受。在研究中人们发现,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受到文本的约束, 还受到各种各样文本外因素的制约。这些影响文本转换的制约过程或调控过程( manipulatory processes)便成了翻译学关注的重点 。翻译学的研究范围也就越来越宽泛, 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符号学 、社会学、文化学 、心理学、语用学 、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更多地被用来研究翻译问题。翻译被置于解构主义、功能主义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的视域下来加以审视。人们把翻译视为( 或作为) 一种社会现象( a social phenomenon) 、社会系统( a social system) 、跨 文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