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陶瓷工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时期的陶瓷工艺

隋唐时期的陶瓷工艺 隋朝的陶瓷工艺 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大唐帝国的创建铺平了根基。在陶瓷史上,隋代陶瓷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陶瓷时代拉开了序幕。隋以前烧瓷窑场主要都集中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区,北方的烧瓷窑场极为稀少,亦无文献述及。入隋以后,南北方瓷业才开始了飞跃性的发展,窑场及其烧制的瓷器明显增多,各种花色、风格、样式的瓷器开始呈现,形成各竞风流的局面。 目前已发现的隋代主要瓷窑有:河南的安阳窑,位于现安阳市北郊洹河安阳桥南岸,是目前发现的隋代青瓷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河北磁县窑位于河北峰峰矿区西部的贾壁村内;另有位湖南的湘阴窑;安徽淮南窑;四川邛崃窑及江西丰南窑等。隋瓷的主要器形有壶、罐、瓶、碗和高足盘等。壶的基本特征是盘口、有颈、系耳都贴附在肩上,盘口较前代高,椭圆腹,系耳多作条状。高足盘在南北墓中均有出土,可见烧造量大,是隋瓷中较为典型的器物。 隋瓷胎釉在各地窑口之间略有差异,在总体上看,其共同点是胎体较为厚重,胎色因烧制地点和原料而各有变化,以灰白居多;釉仍属石灰釉,呈玻璃质,透明度强,多呈现青色,青中泛黄或黄褐色;器体施釉一般不到底,多是用支具托垫叠烧;隋瓷的装饰纹样以花草为多,并常在布局上巧妙地穿插替换而组成新颖图案;盘碗类器多在中心装饰,由朵花卷叶组成圆形图纹;瓶罐类器物的装饰主要集中在肩部和腹部,一般用花朵、卷叶纹组成的带状图案。隋瓷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堆塑等,其中印花应用最为普及广泛。 白釉罐 黄釉撇口瓶 隋 高20.5厘米??? 口径5.5厘米?? 足径6.2厘米 ? 瓶撇口,颈细长,腹径阔而呈椭圆形,底足中空外撇。器身通体施黄釉,釉层中有气泡,施釉不到底。 隋代的瓶是由北朝时期的洗口瓶演变而来,它的主要变化是在腹部。这件黄釉撇口瓶通体光素无纹饰,器身也没有贴附任何装饰,在隋瓷中是较少见的。 绿釉螭龙荷瓣炉 青釉鸡头壶 青釉莲瓣纹四系洗口瓶 白瓷双把龙柄鸡首壶 隋 高27.4厘米 口径7.1厘米 底径7厘米 鸡首壶由两晋一直沿用到唐初。隋朝鸡首壶,其造型的演变趋势为鸡首由小到大,壶身由矮小到瘦长,壶口更高,颈变细,肩部贴附的系由条状系到桥形系。此壶鸡首趋向写实,柄仍保留着南朝时期的双龙形柄,足部微向外撇。 青釉贴花四系罐 唐朝的陶瓷工艺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越窑青釉壶 唐 高13.4厘米?? 口径5.9厘米?? 足径7.3厘米? 此壶敞口,丰腹、短流、浅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透明,釉汁莹润,釉表布满细碎的开片纹。 此壶是陈万里先生于1936年在浙江绍兴的唐户部侍郎北海王府君夫人墓发现的,该墓出土的墓志砖中明确记载纪年为唐元和五年(810年)。这一发现,最早地揭示了唐越窑的真实面貌,在中国陶瓷史上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这件越窑壶造型饱满,雍容,釉汁莹润,如玉似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出土于有明确的纪年墓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 唐 高3.6厘米?? 口径14.1厘米?? 足径6.5厘米 ? 碗十花瓣口,口以下渐敛,平底。里外满釉,底一圈支烧痕,碗外刻直线五条。 这件花瓣口碗是越窑碗中的一种,其造型优美,胎釉细腻,为越瓷中之精品。 五曲葵口秘色瓷盘 唐 高4厘米,口径25.2厘米。 口沿呈五曲花瓣形,坦腹斜收,平底内凹,通体施青绿色釉,釉色匀净莹润。是越窑专为皇室烧造,因其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秘而不宣”,故称之为秘色瓷。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唐青釉球形脂盒 通高8厘米 口径7.3 厘米 此件脂盒,形如圆球,子母口,圈足宽扁,盖顶上有两圈凹弦纹,器形精致小巧。胎色青灰,内外通施青釉,光泽如玉。 1984年安徽省六安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