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找矿方式及其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找矿方式及其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阎凤增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北京,100055
美国经济地质学家Ridge(1983)曾撰文提出“一个地质学家,即使不能解释矿床是怎样形成的,也能找到矿”。此论一出,在矿床地质学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随后,围绕“指导找矿的是成因理论还是观测资料”展开了一场论争。一些学者,特别是前苏联一些著名地质学家纷纷撰文和发表讲话驳斥他的观点。反对者Roth (1983)指出“一般地说,科学中的观测资料,如果不以理论为指导加以条理化,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没有用处的”;斯米尔诺夫等人强调“只有全面研究具体的矿石建造的成因问题,才能确定相应矿床形成的地点和时间,从而才能为矿床预测、普查和勘探提供科学的基础;只有把详细研究矿床地质情况同认识矿床成因结合起来,才能合理并富有成效地指导矿床的普查和勘探工作”? 。面对这些诘难,Ridge(1983)仍坚持说:“我一生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力求解释矿床成因,我从中得到了许多学术上的满足,但是,我不能说通过这种努力究竟找到了什么矿”。发现可经济开发的矿床是地质找矿工作的不二目标。但怎样从技术的角度(包括指导思想和方法手段)更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在矿产勘查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而且相互之间有着明里暗里的争论,上述的例子就是这种争论的一次公开化。有些人把这看作是不同的“矿产勘查战略”(施俊法,1996;谢学锦,1999;吴传壁等,1999)。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找矿方式上的派别之争。本文拟对各种找矿方式的主要特点作分类叙述并讨论其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找矿方式及其分类
所谓找矿方式,是指在技术上采用什么观点和方法手段进行找矿活动。这里,大体将其分为“经验式”、“成因式”、“技术式”和“信息式”,相应地也可以称之为“经验派”、“成因派”、“技术派”和“信息派”。
1.1 经验式
人类最初的找矿活动完全是凭经验的。历史上各地的找矿人是经验方式的鼻祖,各个时期的采矿人是经验派的同道。到了现代,矿产勘查成为一个专门行当,在学校中设置了专业,但以找矿为业的勘查地质学家,在很长时间内,大多数仍秉承经验方式。经验方式找矿主要依靠从实际观测中发现和总结出的直接或间接的找矿标志。所谓直接标志是指矿化露头、生产矿山、采矿遗迹等等,间接标志则指那些与矿化有密切伴生关系的岩性、蚀变、风化、地形地貌等和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异常。经验派找矿,主要工作是寻找、确定和评价找矿标志及其与矿床的直接、间接联系,而不大深究其何以成为标志。Joralemon (1975)认为历史上经验方式发现的矿比谁都多。Warin(1997)认为这种方式仍然是21世纪寻找矿床的最适宜方法。这是有事实为证的。但在露头矿、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经验方式遇到了困难并招致一些批评。经验派的缺点是太过于依赖自己熟悉的东西,不敢超越已知事实的范围,不愿意作大胆地假设。经验方式发现过很多有价值的矿床,但也忽略掉一些本应该被发现的矿床。
1.2 成因式
探索矿床的成因既是找矿活动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找矿思维的逻辑结果。找矿人、采矿人以及一切矿产勘查开发者,都渴望能弄清矿床形成的来龙去脉以求获得更多更大的找矿效果;研究人员要对研究对象作出解释以使自己满足和别人满意;学校教育要教给学生有关矿床的系统知识,而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实际观测资料。这些都推动了成因派的发展。成因派在依靠实际观测资料总结找矿标志上与经验派没有什么不同,但他们想得更深,更加注重对标志的成因解释以使其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在地壳类似的地质环境中,相同的成矿作用会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区域反复出现的认识是成因派指导矿产勘查的思想基础,即所谓类比勘查。矿床地质学家对重复出现的成矿事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解释,把矿床分成了不同的成因类型。矿产勘查就是用这种类比的方法选择成矿有利的地区和地质体,从中寻找已知矿床类型的类似物。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找矿方式。但问题是我们对矿床成因的知识远未完善,即便对一些典型的矿床也有很多不同观点,叫人莫衷一是。而且,还有很多矿床等待被发现,对它们的成因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下一个被发现的矿床可能是以前从未遇见过的成因类型,也可能是以前的勘查者曾经工作过,但囿于成因类型的知识局限而选错了对比模型,从而漏掉了的矿床。成因方式最犯忌的是被有关成矿作用过程(甚至概念)迷住,醉心于能够自圆其说地回答“如何”的问题而忽视了矿产勘查的最终目的(Warin,1997)。那样就会走进死胡同。其实,在目前,查明矿床的成因要比发现矿床更难。
1.3 技术式
二战以后,物探、化探、遥感、探工、分析测试等一系列矿产勘查技术快速发展起来,收到不菲的找矿效果。这多少改变了技术手段在找矿中的从属地位,逐渐形成了矿产勘查的技术派。他们的信念是,一个有价值的矿床———特别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