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供应商选择.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聚类分析的供应商选择

  [摘 要]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对于核心 企业 来说,如何对供应商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估,选择出最优供应商,与之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达到双赢的目的,是供应商管理中的 研究 重点。本文通过聚类 分析 ,对供应商进行聚类分析,从而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   [关键词] 聚类 供应链 供应商 核心企业   一、引言   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早在孩提 时代 ,通过不断地改进下意识的聚类模式来 学习 如何区分猫和狗,或动物和植物。聚类分析已经广泛的 应用 于许多应用领域,包括市场研究、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在 电子 商务中,聚类分析能够帮助市场分析人员根据购买模式从顾客库中发现不同的顾客群。在生物学中,聚类能用来推到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根据相似功能对基因进行分类,获得对种群中固有结构的认识。聚类可以定义基于数据的相似性把数据集合划分成组。相对于数据分类而言,聚类是观察式学习,他不需要事先指定,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组信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球供应链论坛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供应链管理是包括从最终用户到初始供应商的向顾客提供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流程一体化。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相互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对于核心企业来说就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了。   二、供应商的绩效评估体系   要判定一个供应商的好坏,我们可以通过供应商的评估指标,如下表所示:   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时,我们以二级指标作为每个数据点,价格的二级指标默认也是价格,通过对每个供应商的各个指标的情况进行聚类。   三、聚类分析   设候选供应商集合Y={y1,y2,...,y1},每个供应商对应的属性为yk={xk1,xk2,…,xkm},yh和yn之间的距离为,距离越小,说明两个供应商之间越相似。   本文是通过K-MEANS来进行聚类。该算法如下图所示:   以k=4作为簇数目,在聚类完成以后,按照供应商之间的属性就可以得到几个聚类,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这些供应商属于有 影响 力的供应商、战略性供应商、普通供应商、竞争型/技术性供应商,每个类别都会包含几个供应商,在聚类内部,供应商之间是十分相似的,核心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选择。   四、结论   在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知识 经济 时代, 如何更好地选择供应商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待解决的 问题 。本文采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由于事实上,供应商的选择还有很多人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做出的聚类结果只是为决策者 科学 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 文献 :   辛爱莉:聚类算法在电子商务客户细分中的应用[J].商场 现代 化,2008.02 p164   葛继科等:数据挖掘技术在个人信用评估模型中的应用[J]. 计算 机技术与 发展 ,2006.12pp172~174 p177    JiaWeiHan 着 范 明 孟晓峰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机械 工业 出版社,20061 2 下一页 Domain| 口口卡盟 more|gs3g3swk [摘 要]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 [关键词]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经济拉动 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GDP季度增幅依次为10.6%、10.4%、9.9%、9%,到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剧减至6.1%,二季度稍好,也仅7.1%,形势不容乐观. 2009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P3)、“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 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 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

文档评论(0)

ying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