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本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课件2.pptVIP

2016语文版本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课件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语文版本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课件2

文言基础知识 一、重点实词 一、重点实词 二、特殊句式 1、君子义以为质 如: 仁以为己任 一以贯之 义以为上 何以伐为 夜以继日 二、特殊句式 2、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 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3、贤哉,回也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君子的文与质: 君子的文与质 从本文12.8来看,“质”和“文”分别指什么?“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比喻什么? 君子的文与质 你会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文的表现:君子的外在表现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的学生认为孔子长相都是很君子的。 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质的体现:君子修养的内在要求 (1)君子应有怎样的内在修养? 读1——4则 德才兼备 恪守义礼逊信 杀身成仁? 见利思义 仁、智、勇 (2)君子有哪些具体表现? 读7——11则 安贫乐道 忘食、忘忧、忘老 不忧、不惑、不惧 乐水、乐山 (3)如何去达到君子的自我修养?? 心胸开阔、意志坚毅 以仁为己任 死而后已 小人与君子相比,其不同点有哪些? 贪生怕死、求生害仁 见利忘义 追求物质享受 患得患失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二、义利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韩非子:“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分别概括三人的义利观。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韩非子则认为君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只是为了追求个人的 “大利”。 后来的儒家董仲舒就主张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 韩非子的“义利观” 完全的功利主义,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它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它把人们追求势力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对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 讨论: 三、孔子之“乐”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7.19 子路为什么不回答?不知,不屑,还是认为不必回答?说说你的理由。 叶公档案: 沈诸梁,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封地在叶邑,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来自叶公政敌后人贬低楚人之后叶公(沈诸梁)的典故,但叶公是道家思想,所以被说成反面人物。据考证,叶公所画之龙实为水利工程图。该成语是叶公儒派政敌后人贬低其所为。 2、孔子如何自我评价?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怎样的形象?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富贵,于我如浮云。 ——细节、比喻形象地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 三忘:忘食、忘忧,忘老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三无:不忧、不惑、不惧 ——排比、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你如何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 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不义富贵与己无关; 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 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9·19)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 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文档评论(0)

zyzsc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