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训练十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doc

技能训练十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能训练十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技能训练十 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一、目的要求 1熟悉位置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以及位置开关的作用。 工具、仪表及器材 (1)工具 测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电工刀等。 (2)仪表 兆欧表、钳形电流表、万用表。 (3)器材 各种规格的紧固体、针形及叉形轧头、金属软管、编码套管等。电器元件表。 代号 名称 型号 规 格 数量 M QS FU1 FU2 KM1、KM2 FR SB1~SB2 SQ1~SQ2 XT 三相异步电动机 组合开关 熔断器 熔断器 交流接触器 热继电器 按钮 位置开关 端子板 主电路导线 控制电路导线 按钮线 走线槽 控制板 Y112-4 HZ10-25/3 RL1-60/25 RL1-15/2 CJ10-20 JR16-20/3 JLXK1-111 LA-10-3H JX-1020 BVR-1.0 BVR-0.75 BVR-1.5 4KW、380V、△接法、8.8A、1440r/min 三极、25A 500V、60A、配熔体25A 500V、15A、配熔体2A 20A、线圈电压380V 三极、20A、整定电流8.8A 保护式、380V、5A按钮数3 380V、10A、20节 1.5mm2(7×0.52mm) 1mm2(7×0.43 mm) 0.75mm2 1.5mm2 18mm×25mm 500mm×400mm×20mm 1 1 3 2 1 4 1 1 若干 若干 若干 若干 若干 1 有些生产机械,要求工作台在一定的行程内能自动往返运动,以便实现对工件的连续加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需要电气控制线路能对电动机实现自动转换正反转控制。由位置开关控制的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如图a)所示。如图b)是工作台自动往返运动的示意图。为了使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与工作台的左右运动相配合,在控制线路中设置了四个位置开关SQ1、SQ2、SQ3和SQ4,并把它们安装在工作台需限位的地方。其中SQ1、SQ2被用来自动换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现工作台的自动往返行程控制;SQ3、SQ4被用来作终端保护,以防止SQ1、S2失灵,工作台越过限定位置而造成事故。在工作台边的T形槽中装有两块挡铁,挡铁B只能和SQ1、SQ4相碰撞,挡铁A只能和SQ2、SQ3相碰撞。当工作台运动到所限位置时,挡铁碰撞位置开关,使其触头动作,自动换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机械传动机构使工作台自动往返运动。工作台行程可通过移动挡铁位置来调节,拉开两块挡铁间的距离,行程就短,反之则长。 线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合上QS,按下正转按钮SB2,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并自锁,电动机正向旋转,拖动工作台前进,到达加工终点,挡铁压下SQ2,其常闭触头断开,KM1失电,电动机停止正转,但SQ2常开触头闭合,又使接触器KM2线圈通电并自锁,电动机反向启动运转,拖动工作台后退,当后退到加工终点时,挡铁压下SQ1,其常闭触头断开,KM2失电,KM1线圈通电并自锁,电动机由反转变为正转,工作台由后退变为前进,如此反复地自动往返工作。 按下停止按钮SB1时,电动机停止,工作台停止运动。 若SQ1、SQ2失灵,则由极限限位开关SQ3、SQ4实现保护,避免工作台因超出极限位置而发生事故。 这里SB2、SB3分别作为正转启动按钮和反转启动按钮,若启动时工作台在右端,则应按下SB3进行启动。安装步骤及工艺要求 按表配齐所用电器元件,并检验元件质量。 在控制板上按如图所示电路图画出电器元件布置图。 根据电器元件布置图安装走线槽和所有电器元件,并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安装走线槽时,应做到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匀称、安装牢固和便于走线等。 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进行板前线槽配线,并在导线端部套编码套管和冷压接线头。板前线槽配线的具体工艺要求是: 所有导线的截面积在等于或大于0.5mm2时,必须采用软线。考虑机械程度的原因,所用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在控制箱外为1mm2,在控制箱内为0.75mm2。但对控制箱内很小电流的电路连线,如电子逻辑电路,可用0.2mm2,并且可以采用硬线,但只能用于不移动又无振动的场合。 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引出导线的走向,以元件的水平中心线为界线,在水平中心线以上接线端子引出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上面的走线槽;在水平中心线以下接线端子引出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下面的走线槽。任何导线都不允许从水平方向进入走线槽内。 各电器元件接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导线,除间距很小和元件机械强度很差允许直接架空敷设外,其他导线必须经过走线槽进行连接。 进入走线槽内的导线要完全置于走线槽内,并应尽可能避免交叉,装线不要超过其容量的70%,以便于能盖上线槽盖和以后的装配及维修。 各电器元件与走线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