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省设计院)7.28解析.doc

山口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省设计院)7.28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口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省设计院)7.28解析

3 工程防洪与度汛 3.1 工程等级及防洪标准 山口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供水、防洪、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503万m3。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有关规定:山口水库属小()型水库,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工程位于山丘区,主要建筑物为土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300年一遇。 山口水库下游有三门峡市区、310国道、连霍高速、郑西高铁等基础设施,位置十分重要。结合该水库的重要性,大坝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P=2%)设计,500年一遇(P=0.2%)校核是合适的。 3..2.1 流域概况 流域西与苍龙涧河流域相连,东与兴隆河流域接壤,流域面积487 km2干流长45.0km干流坡降12.76‰河床宽80~120m,多年平均流量2.58m3/s,最大洪峰流量2740m3/s。 青龙涧支流山口长km,流域面积km2,平均坡降%,多年平均径流量0.亿m3。,中游为黄土台塬地带,下游属黄河阶地。该工程区域位于崤山-熊耳山地区的低山丘陵区和黄河及支流沿岸交界处,属于中低山地貌。山地高处标高一般为680~1000m,河床地面高程602~670m,比降1.5/100~2.5/100,一般切割深度50~80m。河谷两侧支沟较发育,但延伸长度均较小,沟底比降均较大,支沟底宽多小于30m。山口河主河槽及其支沟两岸基岩裸露, 流域内暴雨多发生在7月份,夏季太平洋副高压气流活动频繁,与西北冷空气相遇,往往产生暴雨,一旦降水气候形成,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3天,多形成阵性降雨,雨势暴烈,次阵雨一般不超过1小时,暴雨中心多发生在上游部山区。 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据调查,洪水最早出现在4月(春汛),9、10月受连阴雨影响亦有洪水发生,但量级较大的洪水一般均出现在7~9月,历时短,强度大。洪水历时一般1天左右,主峰历时。《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1984年10月,以下简称《84图集》)本次用《84图集》《05图集》分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水利工程。水库下游位置十分重要。GB50201-201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有关规定,结合该水库的重要性,防洪标准采用:0年一遇(P=%)设计,年一遇(P=0%)校核.2.3.2设计暴雨 设计时段分为10min、1h、6h、24h四种历时,设计暴雨计算包括设计时段的点雨量和暴雨递减指数,依据《84图集》流域面积小于50km2时可用点雨量代替面雨量。控制流域面积小于50km2,故采用点雨量代替面雨量。表3.-1 不同频率设计暴雨成果 项目 84图集 05图集 10分钟 1小时 6小时 24小时 10分钟 1小时 6小时 24小时 点雨量(mm) 13.5 32.6 51.5 69.0 13.5 31.0 52.0 70.5 Cv 0.48 0.58 0.575 0.485 0.49 0.585 0.54 0.55 Cs/Cv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点面折减系数 1 1 1 1 1 1 1 1 10%面雨量(mm) 22.1 57.2 90.0 113.3 22.2 54.5 88.8 121.2 5%面雨量(mm) 26.3 70.4 110.6 135.0 26.6 67.2 107.8 147.7 2%面雨量(mm) 31.7 87.8 137.8 163.2 32.2 84.1 132.8 182.5 1%面雨量(mm) 35.7 101.0 158.4 184.2 36.3 96.8 151.6 208.8 0.5%面雨量(mm) 39.8 114.3 179.0 205.1 40.5 109.6 170.4 235.0 0.2%面雨量(mm) 45.0 131.8 206.3 232.5 46.0 126.5 195.2 269.6 .2.3.3 产流计算 根据设计暴雨计算分析,本次计算分别采用《05图集》与《84图集》查算的设计暴雨成果进行设计洪水计算。 2)平均入渗率 本工程位于黄河支流山丘区,根据《84图集》中水文分区划分,属于第Ⅴ分区,其平均入渗率为5mm/h~8 mm/h。本次计算选用6mm/h。 3)设计净雨计算成果 用24小时设计雨量查山丘区次降雨径流关系P+Pa~R线,得出24小时各种频率设计净雨量10~20年一遇,Pa=2/3Imax=mm。各种频率24小时设计净雨量见表3.2-2。 表3.-2 设计净雨计算成果表 10% 5% 2% 1% 0.5% 0.2% 84图集 P 113.3 135.0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