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20040317.docVIP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20040317.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20040317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 (初稿详细摘要) 俞士汶 朱学锋 段慧明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2004年3月17日星期三 1. 形式动词的所指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以下简称《语法信息词典》)收录了若干“形式动词(dummy verb)”。在相关论著中,介绍了“形式动词”的概念及其语法属性[1]。由于形式动词的特殊性,在词典数据库中,将形式动词和其他动词等量齐观,设计同样的语法属性字段,忽略形式动词的特殊性,既是研究工作特别是语言工程的阶段性所无法跨越的无奈,也是研究工作尚不够深入的反映。本文力图汇集语言学界关于形式动词的研究成果,希冀前进一小步,并为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如何处理形式动词提出一些处理策略。 最早提出形式动词概念的是吕叔湘先生[2]和朱德熙先生[3]。朱德熙先生又称“形式动词”为“虚化动词”。 20年来,已经找到的关于形式动词的论文不多,共5篇[4-8]。 本文概述这5篇论文关于形式动词的定义和覆盖面等方面的异同,总结研究的进展。 由于《语法信息词典》最初是在朱德熙先生的指导下研制的。从语言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研制者一直秉承朱德熙先生的词组本位语法体系。因此,本文的理论基础仍是朱德熙先生于1985年发表的论文《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尽管形式动词数量不多,但也不是轮廓清晰的集合,而且个性突出,本文除对形式动词的共性进行一般性讨论外,重点讨论两个最典型的形式动词:“加以”和“进行”。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 朱德熙先生对书面汉语中常用的“进行、加以、给予、给以、予以、作”等少数几个形式动词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些动词原来的词汇意义已经明显地弱化了,因此在某些句子里把它们去掉并不影响原句的意思。”朱先生给出的例句有 关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 他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进行)调查。 对于这种损坏公物的行为应当(给以)批评。 两国政府将采取果断措施与恐怖主义(作)斗争。 朱先生又指出这些句子中的形式动词还可以互换。“进行研究”、“作调查”、“给予批评”、“予以批评”、“进行斗争”的意思和原句一样。朱先生认为这也是形式动词词汇意义弱化的表现。 “弱化”不等于没有。可以将朱先生列举的形式动词分为3组:①“加以、给予、给以、予以”,② “进行”,③ “作”。先讨论“加以”所在的第①组。从构词角度看,“加”是动词v,“以”是(文言)介词p,“加以”可以抽象为“v + p”。符合“v + p”这一结构形式的双音节合成动词的例子:“奔向、加以、来自、生于、走向”等等,它们共同的语法属性之一是必须带宾语,在语句中总是以 “v + p + OBJ” 的形式出现,其词义相当于 “p + OBJ + v”。 “奔向小康” 相当于“向小康奔”,“来自北京” 相当于“自北京来”,“生于1967年”相当于“于1967年生”等等。“v + 以”是“v + p”的局部实例化形式,“v + 以”的实例至少有:“报以、乘以、除以、得以、给以、加以、借以、可以、晓以、予以、赠以、致以、足以”。它们在使用时也一定带宾语。 对演讲者 报以 热烈的掌声 三 乘以 四 八 除以 四 对罪犯 处以 极刑 让民众 得以 充分发表意见 对公共卫生要 给以 足够的重视 在县名前 冠以 省名 对问题要及时 加以 解决 借以 证明工程的艰巨性 可以 满足大家的愿望 晓以 民族大义 予以 理解和支持 向获奖者 赠以 鲜花 向长者 致以 敬意 这些事实 足以 说明问题 “以”意思是“用/拿”。这些词的大多数的意义可以解释为 “用/拿 + OBJ + v” 。 也有一些词,像“得以、借以、可以、足以”等,在现代汉语中,如果按结构“v + 以”分解其词义就显得牵强生硬,还是作为一个整体理解其意义比较合适。 至于朱德熙先生列举的形式动词“给以、予以”的词义同样可以解释为 “用/拿 + OBJ + v” 。 《现代汉语词典》对“予”的释义就是“给”,“予以”就是“给以”,“给以”也是“给”,“给予”还是“给”。因此,“给、予、给以、给予、予以”的基本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给”是口语词,“予”是文言词,形式动词“给以、给予、予以”是现代书面汉语用词。 “加以”是最典型的形式动词,也是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唯一明确指出的形式动词。记得在小学学四则运算时,老师强调了“乘”与“乘以”、“除”与“除以”的区别,“3*4”要读作“3乘以4”,不能说“3乘4”;“8÷4” 要读作“8除以4”,不能说“8除4”。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当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套用 “用/拿 + OBJ

文档评论(0)

xufug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