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各革命历史阶段的运用和发展投稿版1.docVIP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各革命历史阶段的运用和发展投稿版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各革命历史阶段的运用和发展投稿版1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各革命 历史阶段的运用和发展 黄德建 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 402472 关键词: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理论 内容提要: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方面内容,它形成于十年内战时期。在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在具体贯彻和实施这一理论。并最终指导中共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上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在党的主要任务一项内容之中,写到“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①。这明显是中共成立之初,盲目照搬十月革命任务——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结果。 由此可以看到中共当时年轻、幼稚、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革命实践经验的增长,逐渐成长、完善,走向成熟。 “工农武装割据”②理论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方面内容,它是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基础上形成的。 从理论上证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及在各革命历史时期的运用可以比较充分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并且还将充分地证明: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运用到后来的革命活动中指导新的革命实践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理论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和在以后各革命历史发展阶段是如何实践的,以及实践后的效果。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宣告了国共两党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因为还有以张作霖为代表的老军阀没有被彻底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也没有被彻底清除出中国,没有彻底完成这个历史革命任务。 接下来,国民党却将枪口对准自己曾经的同盟者——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当然我们说这一定程度上是当时中共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推行“右倾”机会主义政策的结果,对国民党之前制造的以“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为代表的反革命事件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最终落得被自己的同盟者驱赶、屠杀的悲惨结局。 那接下来中共是如何来对待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革命事件和没有彻底完成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呢? 首先,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我们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就是在这次起义以后,中共建立了一只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摆脱了“大革命”时代没有完全属于自己军队的被动和尴尬境地,后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又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③的理论。并在以后的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牢牢抓住军队建设这个基本点不放,最终取得革命的完全胜利。而后来在江西永新县实行的“三湾改编”,“支部建连上”的创举,为“党指挥枪”这个理论奠定了充分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的良好开端。 这其实就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第一方面内容——“武装斗争”的来历。以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脉相承了“武装斗争”这个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其实质就是面对凶残的敌人,我们就要拿起武器,坚持斗争,直到最后壮大自己,消灭敌人。 就是在接下来的第五次反“剿失”失败后的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我党也贯彻了这个理论,最终完成了我军力量从长江流域转移到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战略大转移,为革命保存了火种和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影响下接连发动反共高潮时,我党采取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进行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捍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都是“武装斗争”理论在这个时期的具体贯彻和实施。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面对国民党全面进攻,我们就积极防御;1947年面对国民党的全面防御,我们在解放区开始了收复失地的“内线作战”④军事行动,同时积极贯彻“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大量歼敌”的“外线作战”⑤思想;面对1948年国民党的“重点防御”,我们进行了以三大战役为代表的战略决战。这实际上也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以后,“武装斗争”理论在此时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其次,我们开展对敌人的“武装斗争”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那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行。那群众凭什么要支持我们呢?那得要让群众看到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有希望,有前途,能够解放自己,也就是说要从共产党那里得到好处,而当时共产党还正遭到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从哪里拿什么好处给人民群众? 关键是共产党清楚地了解到农民最需要什么,并且满足了农民的这种需求,那就是土地。而当时土地在地主手里面,地主不可能拱手让出土地给农民。那共产党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这就是形成于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具体体现在19

文档评论(0)

xufug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