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兴镇中学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代的“啸”1.?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C.“啸”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D.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魏晋时的“吟啸”并不只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一定的音乐性。 C.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荦卓不群的气质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去来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8.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5分) 9.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句1分) (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①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② 。(苏轼《定风波》) (2)千古江山, ③ 。舞榭歌台, ④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⑤ 。李清照《醉花阴》) (4)吾所以为此者, ⑥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这篇,完成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B.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名家名作大量涌现。当时,贾平凹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 C.他时刻念念不忘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痛苦的经历,无法振作精神,投入到正常工作中去。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她,最终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D.今年高票当选的罗市长在工作中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对我市经济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长袖善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参考答案1.B。“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2.C。强加因果。 3.A 。B,“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