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复习课件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复习课件分析

第一课时 考点及方法点拨 一、中考要求 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 ②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④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在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新词,试题材料不限于所学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把所学词语移用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 二、命题形式及分值 近三年云南中考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为2-4分。 三、考点解读 1、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 2、多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语的运用 4、成语的运用 (一)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 1.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近义词,通常也叫同义词。 2.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共性”与“个性”,使“个性”与语境相匹配。 3.这类题目一般是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列举一组或多组近义词,考查近义词辨析运用的能力。 一般从以下方面把握其细微差别: 1、使用范围 2、语义轻重 3、感情色彩 例: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许我们染上一点。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 些小村庄。 ③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 ,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④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 A.管辖 躺着 置之不理 不言而喻  B.管束 卧着 置之不理 不可思议 C.管束 卧着 置之度外 不言而喻 D.管制 躺着 置之度外 不可思议 例:(2013年中考) 在下面与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这幅描绘富春江两岸秀丽景色的画作, 年代久远, 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 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 所以 但是 B.不仅 而且 但是 C.尽管 但是 所以 D.由于 而且 所以 1.辨析复句内部关系 2.确定关联词 3.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如:只有……才 不管……都 5、语境不当。 例: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用来形容欢呼声很不恰当。) 6、望文生义。 例: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流连忘返。 (“行云流水”比喻文章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不受拘束,而句中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 课堂小结 纵观近几年来中考试卷,词语考察题已成为常规题,题型变化不大,仍以选择题为主导,便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辩识运用能力,不考单独死记词语解释。其次大多仍是要求学生联系具体语境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义,在阅读和表达的语言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词语,复习要善于积累词汇,善于结合句子理解,从而提高得分率。 布置作业 完成考试说明38-40页(三)词语的相关 练习。 第二课时 一、考试说明38-40页(三)词语练习评讲。 二、专题精练25题。 * *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含成语)(两课时) 中考专题复习 B 管辖 :管理,统辖 管束:约束,使不越轨 管制:强制性的管理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 难以理解。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如何辨析近义词: (1)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从词性不同上进行辨析。如“置疑”与“质疑”:“置疑”:怀疑,词性上多作名词,多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不可置疑。“质疑”:提出疑问,词性上多作动词。如:质疑问难。 1.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最常用的一种意义称为基本义,由基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多义词的一种固定的比喻意义称为比喻义。 2.中考常见的考点是结合语境考查多义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二)多义词的辨析 【典例】(2013中考)奇妙的汉语魅力无穷。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