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山小传
遗山小传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1205年,一位16岁的翩翩少年赴并州赶考,途中偶遇一捕雁之人,此人对少年说,他今日捕雁之时,看到天空有雁飞过,于是射杀了一只大雁,但另一只本已逃脱的大雁却迟迟不肯离去,反而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少年听后为之动容,于是从猎人手中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了“雁丘”二字,并即兴写下了一首传世佳作《摸鱼儿》。
此翩翩少年便是那北方文雄——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少年时代与其父元德明生活于山西砂河镇滹沱河北。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遗山在诗、词、曲、文方面都有巨大成就。他的诗歌作品尤其丰富,成就最高,“丧乱诗”最为有名。据郝经《遗山先生墓铭》说,原有遗作五千六百余首,可惜大部分已散逸,现在仅存一千三百六十多首。
1190年,遗山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大家庭。是北魏皇室鲜卑族拓拔氏后裔。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后来,后来的祖先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生父德明,自幼喜读书,以后有诗名,一生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放浪山水间,饮酒赋诗以自适,其作品清美圆熟,不事雕琢,对遗山后来的诗歌创作颇有影响。
元好问出生七个月后,就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元格在外为官,因此遗山儿时起就随叔父宦游四方,元格经常带元好问出入于文人当中,对其教导有加。其兄好古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俩兄弟时常切磋交流。其母(元格妻)张氏夫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视遗山如己出,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在遗山四岁时,便教其诵读五言诗。这样一个家庭给遗山的成长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氛围。遗山七岁能作诗,被太原名士王汤臣称为神童。十一岁时,叔父元格赴任冀州,遗山随之,冀州文人路铎颇为喜欢,一见好问,“赏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又随叔父官陵川,饱读诗书,贯通百家,且有名儒郝天挺教之。元好问尝言:“士之有所立,必籍国家教养,父兄渊源,师友讲习,三者备而后可。”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不仅为遗山打下了深厚的学术根底,而且为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与文学创作带来了良好的影响。这一时期,是元好问一生最为顺心的时期。良好的家庭氛围,优裕的生活,名师的教导,使其文学才华能够很早就显露出来,为后期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做了充分的准备。处于少年时期的元好问,家庭生活美满幸福,对社会生活的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多以爱情和抒怀言志为主题。如文章开头的那一首词《摸鱼儿》。借雁写人,可看出当时作者的爱情观,所追求的是那种生死相随的纯真爱情。
1210年,叔父元格病逝于陇城(今甘肃天水市),于是遗山扶护灵柩回忻州乡里。元格的逝世,使得元好问结束了少年时期生活优裕的日子,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负。1211年,成吉思汗攻打金国。1212年,金东京辽阳陷落。1214年三月,家乡秀容沦陷,其兄好古被杀。当年五月,金朝由中都迁往汴京。1216年,元好问于五月协同家人一起南渡黄河。居于福昌三乡镇(今河南宜阳三乡)。元好问居于三乡时,面对国土的丧失,家乡沦陷的情景,哀叹“西北并州隔千里,及时还我故乡春”。南渡对元好问诗歌创作来说应该是个分水岭。南渡前的作品已所存无几。元初文学家王谔称其“崭然见头角,肆笔成章,往往脍炙人口”,这其中也包括南渡前夕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是《过晋阳古城书事》: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