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模式论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doc

经济发展模式论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发展模式论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黄光欣 [关键词] 发展现 发展模式 历史互动 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形成了三代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观。(见表1) 发展观一方面引导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蕴涵在发展模式之中。因此,一个国家发展 观的形成与演变,与这个国家发展模式的演变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理论思考的产物,也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发展观扬弃的结果。 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模式与发展观的互动,对中国发展观演变过程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探寻中国发展观演变的特点、规律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情况一览表 时间 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949—1978 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 1979—1994 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 1995至今 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 (1) 第一代发展观: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49—1978年) ① 特定的历史背景 ② 基本历史特征 ③ 形成和演化大致经历了两大时期 第一代发展观特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中国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借鉴了苏联的发展观; 其次, 当时形成的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传统经济发展战略。(根本性的影响); 第三,当时的“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中对中国的发展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一代发展观基本历史特征: 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实现工业化,虽然在1964年提 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但是,工业化是最为突出的目标;在发展标准上,强调工农业总产值规模,特别是强调工业总产值及其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提高;在发展途径上,强调经济增长优先,实际上将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在发展重点上,强调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在发展方式上,强调外延式与粗放式发展方式;在发展型式上,强调通过资本的积累来寻求发展的源泉;在区域发展模式上,强调地区间均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强调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在发展态势上,强调赶超西方先进国家;在发展层面上,侧重强调经济层面的发展。 第一代发展观的形成和演化大致经历了两大时期: 1949—1955年是酝酿和形成时期。1949年9月,《共同纲领》提出,在经济发展上要“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1]。工业化开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第一代发展观开始萌发。1952年8月,中财委提出的“一五”计划的轮廓草案中提出,“一五”计划时期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开始被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一五”计划集中体现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基本理念,中国的第一代发展观初步形成。 1956—19798年是实施和发展的时期。首先,第一代发展观进一步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规模。其次,进一步强调生产关系方面的制度变革促进发展的动力作用。第三,进一步强调区域平衡发展。第四,国防建设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一度被置于发展的优先位置。中共中央针对美国对越南的军事行动作出了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要进行备战,要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此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防建设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优先位置。 第一代发展观以追求经济增长为基本导向,是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 第一代发展观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发展观,顺应了中国发展初期阶段通过工业化奠定发展初步基础的要求,其中一些方面,例如强调工业化、强调重工业的理念是合理的。但是,总起来看,这一发展观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框架内形成的,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一系列误解的基础上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因此,在实践中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上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严重脱节,出现了类似于当时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 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些问题已经发展到极端,传统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也标志着这些问题在这一发展观的框架内难以解决。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国民经济调整的实施,客观上需要对这一发展观进行历史的扬弃,构建新的发展观。 第二代发展观: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1979—1994年)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