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竹建筑开发区域经济发展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竹建筑开发区域经济发展2.

新型竹建筑与区域经济发展 孙鸿雁、尹仲文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省竹藤产业协会。昆明 650216) 摘要:“新型竹建筑”之于云南和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有着独一无二的经济、文化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二十年前,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亲赴云南考察后,就遍及云南各地的竹资源敏锐地提出:成立云南竹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竹建材开发和“新型竹建筑”一议即在此背景下率全国之先提出,并有过一些实践,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云南有傣民族的存在。 20年来,一批不同单位各学科专家就“新型竹建筑”的市场开发、资源状况、技术条件各方面的研究作了大量不懈努力。本文旨在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对此系统总结,目的在于发挥区域性比较优势,对这一份物竞天择,历经千年沧桑和社会、文化、自然、经济选择而留下的一份全国仅存的遗产,借助现代科技及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支持,把它形成以版纳、德宏为主并沿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而下,一项改善民生、发展区域性低碳经济的大产业。 关键词:必要性、可行性、实现与前景。 1. 环境问题与建筑业: 1.1 2009年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制作了一张“全球气温升高4摄氏度影响图”,该图综合了来自全球27位知名科学家对气候影响所做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描述了如果无法遏制全球变暖趋势将可能出现的“灾难性”景象称:地中海沿岸地区水资源将减少70%,美洲的玉米和谷物产量将减少40%,亚洲一些国家的水稻产量将减少30%。造成脆弱地区的食物和饮用水短缺,还会导致洪灾促使几百万居民不得不迁徙它方,此时,海平面上升将达59厘米,孟加拉和越南最为严重,随后是伦敦、纽约、东京、香港、加尔各大和卡拉奇等海滨城市。当然,中国的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也在劫难逃。 2009年10月17日,为了吸引和说服全人类关注这样一个正在发生的灾难性前景,平均只高于海平面2.1米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和其它13名官员潜入6米深水下开内阁会议,显得人类如此的无奈与悲壮。“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我省青年学者高芸在《中国云南的傣族民居》的研究中认为:“传统建筑不仅仅用技术或对建筑的实用功能、结构和材料来理解和衡量,还应该用一整套与物质文化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根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来理解”。该项研究的结论认为:“中国傣族民居是傣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割断了傣族村寨的竹楼,就是割断了传统的傣族文化”。 3.资源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新型竹建筑复活的必要条件: 3.1竹子作为一种受太阳恩惠可永续利用的植物资源被低碳经济的时代需要提到了前台。云南竹类有30属250余种,分别占世界的40%和全国的70%;被公认为“竹类的故乡”[4]。其中,尤以牡竹属的龙竹、黄竹因其径大、壁厚、力学性质好、人工培植广泛,量大易得而较宜用于柱、樑、组合桁架、檩、桷等结构部位。 3.2 中国充分的资源优势促使“国际竹滕组织”(INBAR)于1997年在中国正式成立,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竹滕组织的倡导下,各国学者已就全面开发竹子的潜能,表了若干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防腐、连结、结构设计和编辑法规。并委托了荷兰EindhovenJulesJ.A.Janssen博士负责起草以竹作为建材的使用标准和建筑技术规范的工作。2006年又组织了国际竹建筑设计大赛。上图为一个新型竹建筑的室内工作室。可以看出它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竹建筑完全不是一回事。 3.3我国在50-60年代初对竹材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曾有过相当的研究。当年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就兴建过不少于十万平方米的生产、生活建筑;1988年昆明市建工局应邀在德国毕梯海姆市恩茨河上建造了一座全竹结构的供行人及观赏的两跨拱型吊桥,桥面长55m,单跨22高7.2 m,竹桥建成后进行了静载试验,桥面在超过合同规定300kg/m2的压力下达到330kg/m2;主拱最大变形未超出理论计算值,残余变形几乎为零,即使在大幅度超载情况下,拱桥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4 但是所有早期的成果都没有能解决竹建材最致命的使用寿命问题。如果竹建材达不到《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中关于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就没有必要继续研究下去了。为此,一批各单位相关专业专家,从1995年起对云南竹产区竹材蛀虫8科12种和霉腐真菌50余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历时四年,研制了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无害处理方法及物理方法。并借助于国际、国内木材防腐处理的经验,在云南世博园、西双版纳阿卡然展销馆建项目中使用,取得了第一手工艺参数和三年以上的观察结果。遗憾的是,至今没有我国的/国际的,政府的/非政府的权威组织对竹材的检测鉴定标准[包括国家林业局的的行业标准、国际权威机构“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