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综合动力曲线的测定..docx

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综合动力曲线的测定..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综合动力曲线的测定.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综合动力曲线测定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材物101 ?? 姓??名?????? ??学??号??? ????2012年 12月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综合动力学曲线测定【实验目的】一、熟悉用金相硬度法测定过冷奥氏体恒温分解动力学曲线的方法;二、掌握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范围中恒温转变产物的特征,提高对组织的识别能力。【实验设备与材料】一、金相显微镜,热处理炉,洛氏硬度计,砂轮,抛光机二、实验样品:T8钢【实验内容】 一、将样品放入加热炉中加热,使其温度达到奥氏体区,然后迅速取出放入不同温度盐浴池中保温不同时间,迅速取出后快速冷却;二、磨制金相试样;三、浸蚀样品;四、观察样品的组织特点,采用定量金相测定奥氏体转变量并结合印度分析,拍照记录;五、采用定量金相与硬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动力曲线(受条件限制,此次试验未进行定量分析,而是仅仅采用硬度法得出了C曲线)。【理论分析】将钢奥氏体化后,使其在不同的过冷度下发生邓文转变,然后将其在各个温度-时间坐标图上,把各个转变开始和终止点分别炼成曲线,即得到“C”曲线,如图1所示。转变开始曲线以左区域,过冷奥氏体处于孕育期中,在C曲线拐弯“鼻子”处(途中约550℃左右),孕育期最短,过冷奥氏体在此温度范围内最不稳定,容易分解;分解终了曲线以右区域为产物区;两曲线之间为奥氏体转变正在进行区域;温度一下为马氏体转变区。当未发生转变时,组织全部为马氏体,硬度值很高而且平稳,变化不大。当等温转变有转变产物形成时,由于高温和中温转变组织(如珠光体及贝氏体等)的硬度都低于马氏体,因此硬度下降。随着转变量增加,硬度值不断下降,直至转变完了,硬度值趋于平稳随着奥氏体转变量的怎讲,用金相法来辨别增加的数量就不准确了,因此需要硬度法来补充,硬度-时间曲线如图2.图1ab段奥氏体还没有发生等温转变,等温转变从b点开始,到c点几乎结束。bc段中,一部分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另一部分奥氏体在水中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试样的组织既含有马氏体又含有珠光体或贝氏体,其硬度较纯马氏体低,但较纯珠光体(或贝氏体)高,在停留相当于c点的时间后,全部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或贝氏体,其硬度最低。在d点可以得到珠光体或贝氏体,但没有马氏体。用次方法可以找到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开始点和终了点,把各种等温下的转变开始点和终了点一次连接起来(如图图21),即可得到过冷奥氏体动力曲线,C曲线。【数据分析】一、硬度分析1、不同温度下硬度与保温时间记录表300℃时间/s6012030048060012002400硬度/HRC68.066.958.557.557.259.855.6400℃时间/s3040506024060012002400硬度/HRC43.741.642.341.643.443.042.741.5450℃时间/s102040601203006001200硬度/HRC44.643.643.342.142.041.841.842.2550℃时间/s035812203060180硬度/HRC66.864.140.640.139.938.840.040.238.6600℃时间/度/HRC65.966.242.036.634.135.733.726.6650℃时间/s51015203050608012003000硬度/HRC65.468.266.255.466.828.730.728.323.825.42、我制作的样品为400℃下保温30s,400℃小组所得样品硬度与时间记录表如下时间/s3040506024060012002400硬度/HRC43.741.642.341.643.443.042.741.5 由图像我们可以看出,样品硬度几乎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样品硬度几乎为42HRC左右,这一硬度是贝氏体的硬度,说明组织中不存在马氏体,这说明在保温时间30s之前奥氏体就已经基本转变完成了,因此,此组数据无法测绘出奥氏体开始等温转变的时间和转变终了的时间。 改进方案:将保温时间减小,即可以设定保温时间为5s,10s,15s,20s,25s等,这样就可以得到理想的硬度-时间曲线了。400℃和450℃组的硬度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 3、综合10级和09级4组数据分析400℃和450℃组存在的问题硬度数据对比材物101班400℃时间/s3040506024060012002400硬度/HRC43.741.642.341.643.443.042.741.5450℃时间/s102040601203006001200硬度/HRC44.643.643.342.142.0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