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16分析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中铁一院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项目部
二○一一年四月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编 写:孙 岭
项目负责:孙 岭
项目总工:李来喜
中铁一院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项目部
二○一一年四月
目 录
1 超前地质预报目的与任务 - 1 -
2 工程概况 - 1 -
2.1 线路概况 - 1 -
2.2 主要技术标准 - 1 -
3 编写依据 - 2 -
4预报内容 - 3 -
5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 3 -
5.1地质调查法 - 4 -
5.2地震反射波法 - 6 -
5.3 地质雷达法 - 9 -
5.4红外测温探测法 - 12 -
6预报频次 - 15 -
6.1 地质调查法 - 15 -
6.2 地震反射波法 - 15 -
6.3 地质雷达探测 - 15 -
6.4 红外测温探测 - 16 -
6.5 超前水平钻探 - 16 -
7组织结构 - 17 -
7.1 人员结构 - 17 -
7.2项目管理机构人员组成表 - 18 -
8资源配置 - 19 -
9安全应急预案 - 20 -
9.1 现场安全施工 - 20 -
9.2 加强监控量测 - 20 -
10 成果报告的编制 - 21 -
11 工作制度 - 21 -
11.1与监理、施工单位的联系制度 - 21 -
11.2地质预报成果提交的时限及信息传递方式 - 22 -
11.3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安排及函接 - 22 -
12 相关图表 - 22 -
1 超前地质预报(1)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
()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2.1 线路概况
线路自湖南省长沙市的长沙南站(不含)始,止于湘黔省界的新晃西站(DK917+500(杭长里程,长昆起点)~DK424+528.255),正线全长416km。沿途经过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娄底市、邵阳市、怀化市共计5个地级市。全线新建湘潭北站、韶山南站、娄底南站、邵阳北站、新化南站、溆浦南站、新怀化站、芷江北站、新晃西站9个车站。
2.2 主要技术标准
⑴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⑵ 正线数目:双线。
⑶ 速度目标值:25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⑷ 最小曲线半径:4000m。
⑸ 最大坡度:20‰,特殊地段30‰。
⑹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⑺ 牵引种类:电力。
⑻ 机车类型:动车组。
⑼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⑽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高度集中。
3 编写依据
(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105号);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主编《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铁道部发布的《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 [2005]160号);预报预报方法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方法为地质调查法地震反射波法地质雷达探测红外探等。
5.1地质调查隧道内地质素描将隧道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露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等准确记录下来并。主要内容:
(1)工程地质:
)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
)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
)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孔饼状岩芯等现象。
)塌方:应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
)有害气体存在情况。
(2)水文地质:
)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砂含量测定,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必要时进行长期观测。地下水的出露形态分为:渗水、滴水、滴水成线、股水(涌水)、暗河。
)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分析。
)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
)必要时应建立涌突水点地质档案。
(3)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支护情况
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以及初期支护后的变形情况。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4)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
(5)影像
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影或录像。
环一次,其它地段不超过10m一次在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左右边墙进
行素描、数码摄像。
(2)素描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素描一律“写实”,不做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级工程师职称考试题库.pdf VIP
- 《风资源测量与评估》课程教学大纲.doc VIP
- 【薪酬报告】2021年光伏支架行业薪酬分析调查报告.docx VIP
- 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指南.docx VIP
- 2025年中考试题汇编--简单机械.doc VIP
- 文档(完整word版)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介绍c.docx
- 《行业会计比较》(第六版)黄启国 行业会计比较课件首页.ppt VIP
- Unit 1 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 课件 外研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基金应知应会考试试卷含答案.doc
-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