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_常用网络命令实验二_常用网络命令.doc

实验二_常用网络命令实验二_常用网络命令.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二_常用网络命令实验二_常用网络命令

实验一 常用网络命令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常用网络命令进行网络测试、维护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条件 可以连通校园网和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机房,Windows XP系统。 三、实验指导 1、进入命令行模式 (1)进入Windows XP后,按【开始】→【运行】,在运行命名中输入“cmd”,按回车,如图1所示。 图1 输入cmd命令 (2)在打开的命令行窗口中可以输入各种命令行命令,如图2所示。 图2 命令行窗口 (3)为使命令行看起来更简洁一些,可以输入“cd\”使命令提示符回到根目录。 (4)为防止有些命令不能正常运行,在“C:\”提示符后输入“path c:\windows\system32”。 【说明】如果用其他操作系统,使用命令行命令的方法参看相应的使用说明。 2、使用ipconfig命令 ipconfig可以查看和修改网络中的TCP/IP协议的有关配置,如IP地址、子卡掩码、网关、网卡的MAC地址等。命令格式是 ipconfig [参数1] [参数2]…… 常用的参数有: all:显示与TCP/IP协议的细节,如主机名,节点类型,网卡的物理地址,默认网关等。 Batch [文本文件名]:将测试的结果存入指定的文本文件名中。 (1)输入“ipconfig”命令,可以查看本机网络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基本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基本信息 (2)输入“ipconfig/all”命令可查看详细的网络信息,在基本信息基础上增加了网卡信息、物理地址、DNS地址等,如图4所示。 图3 网络详细信息 【说明】使用“ipconfig/all \a01.txt”可以在C盘根目录下生成一个包含命令运行的结果的a01.txt文件,注意此时结果不在屏幕上显示。其它命令也可以按照这个格式生成结果文件。 3、使用ping命令 ping是最常用的测试工具,用来检测本地主机的TCP/IP配置以及与另一台主机的连通状态。测试时本机向目标主机发送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数据包,当目标主机收到ICMP报文时,向本机回复一个应答报文。 (1)ping的格式 命令格式是: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r count] [-j host-list] [-k host-list][-w timeout] 目标主机 目的地址可以IP地址或是主机的名字、域名。各个参数的意义是: -t:代表本地主机不断地向欲测试主机发送ICMP报文,直至按CTRL-C键强行中断ping操作。此参数一般只在网络不稳定时时使用,连续检测网络连通情况。 -a:选项将ip地址映射为主机名,默认的情况下,只显示IP地址。 -n count:设置每次测试本机所发送的ICMP数据报个数,默认值为4个。 -l size:设置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2个字节。 -i TTL:设置TTL初始值。 -j host-list:指定从本机到达目标主机必须经过的其中的网关、路由器或主机,host-list列出全部经过的IP地址或域名。 -k host-list:是指定从本机到达目标主机的一条路径,host-list列出路径所经过的IP地址或域名。 -r count:在显示的显示结果中增加从本地主机到目的主机所经过的前count个网关或路由器的IP地址。 (2)测试结果 使用ping命令测试目标主机,连接正常时,显示结果如下: 图4 ping命令执行结果 当ping目标主机使用域名或主机地址时,首先会返回目标主机的IP地址: C:\ping Pinging [2] with 32 bytes of data: ………… Reply from 2: bytes=32 time=27ms TTL=244说明数据包的大小、从目标主机返回的时间、返回时的TTL值。 TTL(Time To Live)值说明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又返回本机所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默认初始值为256,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被转发一次,TTL值减1。当TTL值减少到0时,数据包被自动丢弃,防止网上出现垃圾数据包。 当数据包超过1s不能返回时,则认为数据包被丢失,返回信息为: Request timed out. 当本机TCP/IP协议配置不正确,如网卡工作不正常、未安装TCP/IP协议、未设置IP地址等,返回的信息为: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在测试结果的最后,显示出测试的统计结果,有发出和回收的数据包数目,数据包返回所使用的最大、最小、平均时间值。 根据数据包返回的时间值可大致估计出网络速度,根据数据包丢失情况可以看出网络连接质量。 由于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