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解析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姓名:任文华
班级:1220391
学号:122039128
日期:2014-12-22
实训一 流水灯的设计
实训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试验系统原理与使用方法。
2.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使用方法与编程方法。
3. 掌握C语言编程基本思想。
4. 学会基础的编程控制。
实训内容
1. 使用仿真软件设计流水灯控制电路。
2. 使用Keil编写程序实现流水灯的控制。
3. 运行并调试程序。
实训原理
本流水灯是一个带有八个发光二极管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即为AT89C51单片机、电阻、发光二极管、电源等电路和必要的软件组成的单片机。
如果要让接在P1.0口的LED1(共阴极接法)亮起来,那么只要把P1.0的电平变为高电平就可以了;相反,如果要接在P1.0口的LED1熄灭,就要把P1.0口的电平变为低电平;同理,接在P1.1~P1.7口的其他7个LED的点亮和熄灭方法同LED1。因此,要实现流水灯功能,我们只要将发光二极管LED1~LED8依次点亮、熄灭,8只LED灯便会一亮一暗的做流水灯了。在此我们还应注意一点,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以及单片机执行每条指令的时间很短,我们在控制二极管灯亮灭的时候应该延时一段时间,否则我们就看不到“流水”效果了。
实训过程
1. 电路设计
如下图:
编写程序
#includereg51.h
void delay()
{
int i, j;
for(i=0;i100;i++)
for(j=0;j200;j++);
}
void main()
{
while(1)
{
P1=0X01;
delay();
P1=0X02;
delay();
P1=0X04;
delay();
P1=0X08;
delay();
P1=0X10;
delay();
P1=0X20;
delay();
P1=0X40;
delay();
P1=0X80;
delay();
}
}
运行过程
如下图:
实训二 8*8点阵显示屏的设计
实训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试验系统原理与使用方法。
2. 掌握点阵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3.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使用方法与编程方法。
实训内容
1.使用仿真软件实现点阵显示汉字(下面显示“口”字)。
2. 了解点阵的使用原理和引脚接法。
3. 使用Keil环境编程并下载编译好的程序到51单片机中。
4. 调试并运行程序。
实训原理
LED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LED点阵显示屏作为一种新兴的显示器件,是由多个独立的LED发光二极管封装而成。LED点阵显示屏可以显示数字或符号,?通常用来显示时间、速度、系统状态等。
实训过程
1. 电路设计
如下图
2. 编写程序
#includereg51.h
#define r unsigned char;
void delay()
{
int i;
for(i=0;i100;i++);
}
r table1[]={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
r table2[]={0xff,0x81,0x81,0x81,0x81,0x81,0x81,0xff};
void main()
{
while(1)
{
int m;
for(m=0;m8;m++){
P0=table1[m];
P3=table2[m];
delay();
}
}
}
运行过程
如下图:
实训三 输入键盘的设计
一、 实训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试验系统原理与使用方法。
2. 通过完成输入键盘设计,逐渐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用计算机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3. 掌握单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