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复习资料解析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曾就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阐述过。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对心理健康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还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第三、有幸福感;第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概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Hippocrates)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心理卫生”这一概念,主张用音乐、幽默、读书、水浴以及在花园散步等方法来治疗精神病人,但这一观点没有得到人们的响应。
本世纪初,美国大学生比尔斯(C.W.Beers)就读于耶鲁大学商科,其兄长患有严重的癫痫(俗称“羊角风”),发作时四肢抽搐、口吐泡沫、声似羊鸣。比尔斯听说此病有遗传性,担心该病会遗传到自己身上,故终日陷入一种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之中。1900年,比尔斯因精神失常、自杀未遂,被送进精神病院。在住院期间,他身受种种粗暴残酷的虐待,亲眼目睹了一系列精神病友们惨遭折磨和不公正的待遇。三年后,他病愈出院,立志为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而努力。1907年,比尔斯写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在这本书中,他用生动的文笔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历数了当时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后,详细记述了自己的病情、治疗和康复经过,向社会各方面发出呼吁,要求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并从事预防精神病的活动。《自觉之心》一书问世后,即在美国引起轰动,许多社会知名人士都被此书所感动,纷纷支持比尔斯的倡导。1908年5月,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美国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为心理卫生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心理卫生运动扩展到世界各国。
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到会三千多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会上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注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和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与预防,以及全体人类幸福的增进。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设立了心理卫生部。1960年被定为国际心理健康年。
在国际心理卫生运动影响下,在我国于1936年4月在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因翌年抗日战争爆发,致使心理卫生工作被迫停顿。其后,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9年冬,才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心理学年会上,许多与会者倡议重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以陈学诗教授为首的联系小组积极活动,经中国科协和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批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5年3月成立。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阶段,随着临床领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也从关心身心因素对精神健康的制约逐步向关注社会因素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方面发展。在1948年伦敦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通过的《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心理卫生的社会化趋向,要求心理卫生工作者重视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到目前,是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塑造美好的心灵与个性,应该成为当今心理卫生运动的新的目标和发展趋势。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个体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心理健康与否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相当困难,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根据我国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最需要的心理保证,因而也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经过高考的选拔,足以表明大学生的智商是正常的,且总体水平会高于同龄人。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2.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指要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并对自己采取现实主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学堂在线 海上求生与救生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智能无人船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pptx VIP
- 超星尔雅2018《形象管理》章节测试答案满分答案.pdf VIP
- 学堂在线 生活英语读写 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docx VIP
- 某沿海城市低空产业赋能城市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版v1.0.pdf
- 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压裂井返排优化设计研究.doc VIP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学堂在线 工程伦理2.0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 VIP
- 微电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热门选题100个)最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