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药物对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影响.
目录1 纳米药物41.1概念41.2药物纳米化的主要优势41.3 理想纳米药物所具备的条件42 纳米药物的分类52.1直接纳米化52.2 纳米载体系统52.2.1 高分子纳米粒(polymer nanoparticles,PNP)52.2.2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52.2.3 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NL)52.2.4 聚合物胶束(polymeric micelles)63 纳米药物应用实例63.1 抗肿瘤纳米药物——米托蒽醌(MTO)63.1.1 米托蒽醌-固体脂质纳米球(MTO-SLN)的制备63.1.2体内分布实验73.1.3 急性毒性93.1.4对MCF-7乳腺癌的抑制实验93.1.5 抑制P388细胞淋巴转移实验103.2 抗结核纳米药物——利福平(RIF)、异烟肼(INH)、比嗪酰胺(PZA)103.2.1 制备方法103.2.2 在豚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103.3 纳米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纳米囊103.3.1 PEG600与芳香二酯共聚物的合成103.3.2 纳米囊的制备及其理化特征103.3.3 药理作用103.4 纳米中药——水飞蓟素103.4.1 不同粒径的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103.4.2 三种粒径的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比较104 纳米药物的毒性评价104.1 新型阿霉素抗耐药性隐形脂质体的毒性研究[9]104.1.1 不同阿霉素制剂间细胞毒性的比较104.1.2 动物体内全身毒性104.1.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损伤情况104.2 纳米药物对血脑屏障的毒性评价104.3 纳米粒的安全性问题10结论101 纳米药物1.1概念纳米药物[1]是指运用纳米技术(特别是纳米化制备技术)研究开发的一类新的药物制剂。作为纳米科技中最接近产业化、最具发展前景的方向之一,纳米药物特别是纳米抗肿瘤药物、纳米多肽蛋白质药物,以及非病毒载体基因药物的纳米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当前国际医药学界的前沿和热点。1.2药物纳米化的主要优势增加药物吸收:纳米粒径高度分散,表面积大,有利于增加药物与吸收部位的生物膜接触面积。可靶向释放:载药纳米粒可作为异物而被局势细胞吞噬,到达网状内皮系统分布集中的肝、脾的靶部位和连接有配基、抗体、酶底物所在的靶部位。缓释性:通过调整载体材料种类或配比,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从而制备出具有缓释特性的纳米药物。增加生物膜的通透性:纳米药物通过内吞等机制进入细胞,易于透皮吸收、易于穿过血脑屏障等。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1.3 理想纳米药物所具备的条件较高的载药量(Drug Content,DC)大于30%,其中载药量定义为:较高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Yeild, EY)大于80%,包封率定义为:制备和纯化方法简便,易于扩大生产。载体材料可生物降解,低毒或无毒。适当的粒径与粒形。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2 纳米药物的分类作为纳米科技与现代制剂技术交叉、融合产生的纳米制剂技术,其核心是药物的纳米化技术,包括药物的直接纳米化和纳米载药系统。2.1直接纳米化通过纳米沉淀技术或超细粉碎技术直接制备药物纳米颗粒。例如:纳米混悬液(nanosuspension):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附加剂存在下,直接将药物粉碎加工成纳米混悬剂,通常适合于包括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吸收或靶向性。通过对附加剂的选择,可以得到表面性质不同的微粒。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2.2 纳米载体系统通过纳米载体,使药物以溶解、分散、包裹、吸附、偶联等方式成为纳米分散体。2.2.1 高分子纳米粒(polymer nanoparticles,PNP)包括高分子纳米球和高分子纳米囊。药物被包裹在载体膜内,称纳米囊(nanocapsule);药物分散在载体基质中,称纳米球(nanosphere)。纳米囊和纳米球主要由聚乳酸、聚丙交酯-己交酯、壳聚糖、明胶等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根据材料的性能,适合于不同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的靶向作用、肌肉或皮下注射的缓控释作用。2.2.2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类脂(各种饱和脂肪酸)作为载体的纳米载药系统,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约为50nm~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系统。与PNP相比,SLN的最大特点一是采用生理相溶性好、低毒性的类脂材料,二是可采用已成熟的高压匀质法实现工业化生产。2.2.3 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NL)脂质体是由磷脂(或与附加剂)为骨架膜材制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状体。药物制成脂质体制剂,具有靶向性、长效作用(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保护被包封的药物,提高药物稳定性,具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