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第四章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说课.pptVIP

2015版第四章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 ◆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月1日晚昆明发生暴恐案,致29人遇难143人受伤。 案件由新疆分裂势力11名暴徒所为。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 对政治思想领域的矛盾—— “ 团结—批评—团结” 对物质利益分配的矛盾——统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 个方面的利益 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对群众思想教育 ………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 第一,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近代以来,为何民族工业难以发展? 民族工业是指近代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张謇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 近代以来,为何民族工业难以发展? 第二,实现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我国工业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美国、印度钢、电人均产量比较 中 国(1952年产量) 美 国(1950年产量) 印 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 . 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2、实现工业化的方针 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以农轻重为序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在毛泽东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指导下, 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基础设施(交通、通讯)也有很大发展。 3、工业化的成就 1952年——1978年,我国工业发展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1.2%。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38倍,重工业总产值增长90倍。 我国钢铁、电力、石油、煤炭、化工、机械、轻纺等工业部门大大加强 。 1949年,我国钢产量为15万吨 1978年,我国钢产量为3178万吨 包钢集团于1954年建厂,是千万吨级钢铁企业 大庆油田 于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 1976年石油年产量达5000万吨 。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1949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只有1.1万公里 1979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5万多公里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不发达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步骤 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 步骤: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主要是指从1956年到1976年这20年的历史。 这一段的探索应该说很曲折,几十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是有意义的,能够使我们直接吸取经验教训,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主要内容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①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的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视频: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 工业品 种产量 1913年 1953年 增长率 钢 430万吨 3810万吨 901% 生铁 420万吨 2740万吨 650% 钢材 359万吨 2940万吨 838% 采煤量 2910万吨 32042万吨 10倍之多 石油开采量 920万吨 5270万吨 发电量 20亿度 1344亿度 为什么要探索自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