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媒体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称为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向大众传递着政治经济、百姓民生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将其引发的不同社会效果分类,带给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成功、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那新闻报道传播的就是“正能量”,“正能量”能让公众积极、豁达、理性,促进社会和谐。反之,一味“博眼球”,强化社会阴暗面,使公众带来恐慌情绪,产生社会经济恶化、群众道德败坏、治安环境恶劣、社会动荡不安等错觉,这就是传播“负能量”,“负能量”使人消极、狭隘、偏激,加重一些人的消极或仇恨心理,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一、新闻报道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从字面上来看,“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一对反义词,从它们起到的作用来看,它们也是截然相反的两个词语。笔者认为,它们的正反效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有利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负能量”影响社会经济稳定。
社会经济建设在任何新闻报道中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在经济新闻中,好的新闻报道就是好的精神产品,就能转化为物质财富,甚至成为全社会的福祉。例如2016年12月11日有媒体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提2016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及时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天报道的《中央经济会议:经济仍面临不少困难下行压力较大》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相关报道一方面围绕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报道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正确传递发展思路,把各地各单位部门的工作思路通过媒体向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社会发布,相互启发。另一方面,把各地各单位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群众的愿望、要求、呼声等收集回来,反馈给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从而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新闻报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两篇报道,让公众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了解了可能会遇到的阻力,有展望、有分析、不隐瞒、不浮夸,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勾画出2016年的经济发展路线图,给人带来前进的力量。这样的报道以真实为前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对公众而言,人们会从新闻报道中获取利益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经济形势以调整、优化决策。一旦人们相信并接受了相关报道,必然会采取相应行动。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媒体的盛行,使传播信息速度加快,使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大增。如果报道为了抢眼球,过于负面很可能引发群众恐慌,市场波动甚至社会动荡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其中,很多过于负面的报道都是断章取义的、失实的。例如2016年6月6日,有媒体报道“三一被指虚增销售收入超4亿元”,将三一重工推向风口浪尖,导致相关股价剧烈波动,造成市场混乱。又如XX年有媒体报道“招行投资永隆银行浮亏逾百亿港元”,导致股市银行板块整体下跌。这些负面报道后来被证实为,有些是虚假的,是媒体记者蓄意为之,有些是由于数据采集有误得出错误结论。虽然媒体、记者都及时更正、道歉,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无法消除,相关损失也无法挽回。
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有利于道德建设;“负能量”将道德观念解体。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宣扬道德模范的光辉事迹传播有形的正能量,通过挖掘闪光事例、凡人善举,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人、感召人,把好人好事传开,为道德模范喝彩,让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在我们江苏江阴,有一个“潜伏”了27年的无名好人,用“炎黄”的名字给贫困群体捐款,直到今年11月底才被发现。江阴各媒体得知这一线索后,第一时间对“炎黄”老人的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并及时对省级、中央级媒体进行了对外宣传。几天时间里,“江阴好人”坚持27年做慈善的事迹被传为城中佳话。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炎黄”没有露面的时候,当地乡镇发起了学习“炎黄”的活动,涌现出了无数做好事不留名的志愿者,我们发现,这个新闻比发现“炎黄”本人更具有社会意义,再次集中对外宣传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笔者认为,此次针对“炎黄”的两轮不同层次的新闻报道,成功将江阴人民爱做好事、坚持做好事的“正能量”传播出去,为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浪潮树立了典型形象。
但也有一些媒体,为了获得更高阅读量、收视收听率、点击率,吸引广告商赢取商业利益,可谓是奇招频出,仅仅是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而以嘲讽、戏谑、解构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为了批评而批评,有的甚至不惜撕裂社会共识,攻击现行价值观,不断降低人们的道德标准。甚至标榜作秀、炫富,原来让人不耻的话如“宁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后笑”、“我想拿鞭子抽你”“我是屌丝”等词汇如同雨后春笋般被奉为“金玉良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