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分析

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第一节 治神法和针刺得气 一.治神法 指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至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一.治神法 (一)治神的作用与意义 《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说明治神非常重要,是针刺的根本,针刺的灵魂。它不仅直接影响到针刺的疗效,而且还是衡量上工与粗工的标准 (二)治神的方法 1.针前治神 (1)医生与患者在针前要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均匀呼吸 (2)医生针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二)治神的方法 2.针中治神 医生 ①进针时,医生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意守针尖,不可分心。 ②行针时医生要专心体察针下得气情况,注意患者神情变化而施针。 ③注目制神 患者:心定神凝,体会针感,专注病所。 特殊针法时医患配合诱导针下凉热 3.针后治神 (1)针刺之后,嘱患者休息片刻,安定心神,控制情绪,防止神气耗散。 (2)平时可作静气功、太极拳以养神调神。 二.针刺得气的指征和意义 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针刺感应(或经气感应)。这种感应古称“气至”,现称针感。 (一)得气的指征 1.自觉指征(患者感应) (1)基本感应:针刺部位酸麻胀重。 (2)其他感应: ①凉、热、痒、痛、抽动感、蚊行感、触电感、气流感、水波感、不自主的肢体活动等。 ②循经肌肤瞷动、震颤,或循经皮疹,红白线状;或循经汗毛竖起,起鸡皮疙瘩、出汗等现象。 ③感应因人因部位而异 2.他觉指征(医生感觉) 医生感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 (二)得气的意义 1.得气与疗效密切相关 得气迅速,疗效较好;得气缓慢,疗效较差;不得气者,难于取效。 2.得气可以推知正气盛衰、疾病预后 3.得气是补泻手法的基础与前提 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针刺不得气,一切补泻手法都是空中楼阁。 三.影响得气的因素 (一)患者 得气与患者的体质、病情、禀赋有关。 (二)医生 得气与医生的取穴、操作技术、精神状态有关。 (三)气候与环境 春夏季,晴天,气候温暖时,容易得气;秋冬季,阴雨天,气候寒冷时,不容易得气或得气较慢。 四.促进得气的方法 (一)候气法 毫针刺入腧穴后,留针等候经气而至的方法。又称留针候气。 由于留针有静留针和动留针两种方式,故可采用静留针候气和动留针候气。 (二)催气法 毫针刺入腧穴后,采用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 1.搜气法 针刺入所需深度后仍不得气者,可将针退至浅层,改变方向,前后左右反复搜索,直到得气。 2.循按法 用手指在针穴附近上下或左右循按、爪摄或叩击,以催引气至。 3.弹震法 弹指用手指弹动针柄,促其气至。震是用右手半握拳状将中指突出,敲震穴位周围。 临床上还可用捻、搓、飞、刮、摇法催气。 (三)守气法 针下得气后守气勿失,保持针感持续的方法。 1.推弩法 得气后将针尖顶住有感应的部位,手持针柄使针身弯曲成弓弩之状,持续1~3分钟。 2.搬垫法 得气后刺手将针柄搬向一方,用手指垫在针体与被针穴位之间,顶住有感觉的部位,拇指搬针则食指垫针;食指搬针则拇指垫针。 临床上还可用弹法、刮法、颤法守气。 (四)行气法 针刺得气后,采用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其目的是:促使气至病所。 (四)行气法 1.循摄法 操作:押手食、中、无名指平按在刺穴经脉循行线上,循其路线上下往来轻柔循摄。 应用:经气不足,气行缓慢。 出处:《金针赋》:“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2.逼针法 操作:针尖略朝病所,得气后将针尖在得气部位压住不动。 应用:经气不行或气行不远。 出处:《席弘赋》:“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可见逼针法可配合呼吸进行。 △逼针法要求医生集中精神,意念于针,逼使经气到达病所。 (四)行气法 3.推气法 操作:得气后将针从得气部位轻轻提起,针尖朝病所,拇指向前均匀用力推捻针柄,当拇指推至指腹后横纹时,轻轻退回,反复推捻直到气至病所。 应用:得气后气行不远。 出处:《金针赋》:“动而进之,推气之法。” 4.按截法 操作:得气后,刺手持针柄,针尖朝病所施以捻转、提插手法,同时,押手按压在针穴的远病所方。 出处:《金针赋》:“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 此外,飞经走气四法等方法均可行气。 △调气法:广义的调气指调整阴阳衰盛、经气紊乱,使之归复平衡,是一种治疗原则。狭义的调气法,指调整经气的方向,使气至病所,实为行气法。 第二节 辅助针刺手法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