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句子排序讲诉.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 预测 河南中考对“句子的连贯”的考查题型会延续2014年的考查形式,分值保持不变,题型会以学生填补句子或句子的选用排列为主。此外,所涉及的文段材料多于当前的事实热点、新闻事件以及河南地域特色有关,材料类型以说明性文段为主,但也不排除记叙性或议论性文段。故学生在备考中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进行练习巩固,切忌不得章法,盲目运用题海战术。 复习专题: 语言的运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中考排序题和 补写题常见的类型。 2、掌握中考排序题和 题补写题的做题技巧。 一、做一做 请同学们做一下第一题和“河南中招考试”中近5年的4次试题。 二、想一想(讨论) 1、请同学们互相对照,把错误的纠正过来,并找出错误原因。 2、正确的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句 子 排 序和补写 中考命题趋势 三、总一总 (点拨) 考查内容 考点类型 河南省5年中考统计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题型 中考预测 1、句子衔接与连贯。 2、句子的仿写与修辞运用。 3、表达的简明与得体。 4、拟写宣传标语、广告词及发表看法 衔接与排序 5题 2分 6题 3分 3题 3分 5题 4分 填空 概括与表达 7题 5分 选择简答 仿写与修辞 简答 对联书写 简答 语 言 的 运 用 纵观五年中考试题,“句子的连贯”考查4次,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段中上下句语意连贯性的把握。2014年题型有新的变化:补写句子,其实质上还是考查学生连贯表达语意的能力,在考查形式上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分值3—4分。此外,从全国各地设题来看,此考点也为重要考点,因此,学生在备考复习中不可掉以轻心,应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题型分析: 1、选出所给句子句意表达准确的一项 2、选出填入横线中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3、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选择题 1、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我的照料下,那株纤细孱弱的小树,很快膨胀起来。 。五六月间桂花米似的花朵散发出浓香,引得蜜蜂嗡嗡,彩蝶飞舞。 ①长着茂密的叶儿 ②四处伸展的枝杈上 ③坚实的躯干泛着绛红色 ④像在小院中撑起一 把翡翠的伞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①④②③ 有主到次 题型分析: ②填写题 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2.请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序,组成一段语意 连贯的话。 2、(2010年河南中考)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 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 (2011河南中考)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恻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2013年河南中考)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__。____,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1)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2)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3)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4)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还要注意代词) 备选的四个句子应该分为两层:即“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和“建筑审美上的‘整’和‘缺’”。再从逻辑上看,应是先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