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
[拓展提升] 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1)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 (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4)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间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若该区域以沉积作用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较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较大;反之当海水的侵蚀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据图分析,两者距离在1975~1978年间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逐渐缩小,因此该地外力作用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选项D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在1992~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该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减少所致。 若该时段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泥沙淤积增加,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速度快,选项A错误;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小,选项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含沙流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小,会使黄河水量增加,选项C、D错误。 答案:(1)D (2)B (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径流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基础上形成的,图中没有石灰岩分布,不可能有喀斯特地貌,A错;泥石流多发于山区,乙地位于山前平原,距离山口较远,地势低平开阔,难以发生泥石流现象,B错;丁村位于山前砂砾石地带,丙村位于距山口较远、由粉砂组成的平原地带,因此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C正确;丁村比丙村距离山口近,海拔高,地下水埋藏深,另外根据剖面图中的地下水位线也可知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D错。 第(2)题,根据指向标,地形起伏和水流方向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错;山前平原地势低平,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错;该地为华北局部地区图,降水差异较小,因此洪积扇的面积主要取决于来自山区松散堆积物的多少,C错;图示渠水分布区的地下水位很浅,渠水主要通过蒸发、径流等参与水循环,D正确。 图 表 精 析 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3.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图所示: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①过程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实质就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的变质条件下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等也会随之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第(2)题,大洋中脊主要是海底的岩浆活动,岩浆不断向外喷发、冷却逐渐形成的,从图中可知,④正确。 基 础 巩 固 1.该地区的岩盐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岩盐是化学沉积而成的,应属于沉积岩。 2.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7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5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地球上的水大规模的海水运动.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7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8章世界地理 世界重要国家.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8章世界地理 世界重要地区.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山地的形成.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9章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分区.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地球上的水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3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ppt
最近下载
- Hisense海信中央空调 Hi-Multi M 系列HVR-560W SM2FZBpa,HVR-615W SM2FZBpa,HVR-680W SM2FZBpa,HVR-400W SM2FZBpa,H.pdf
-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_张彤.pdf VIP
- 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doc
- 企业应急管理培训.pptx VIP
- 物流工程专业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pdf
- 迅达电梯3300|3600故障代码.doc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pdf VIP
- 预报员竞赛-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黄金考点6.docx VIP
- 砌筑工培训完整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