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VIP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 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A、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题干中强调商周时期的文字和文学作品中都多次提到了黍和稷,说明这两种农作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巨大,是当时重要的粮食作物,故C项正确;在原始社会农业已经出现,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 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四羊方尊      三角援戈 人面纹方鼎      乐府钟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祀”与“戎”分别指祭祀和战争,结合图片中的青铜器可知,在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 ? 3.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古代动力革新经历了人力——畜力——自然力的演变,图一是畜力,图二、三是人力,图四是水力,属于自然力,属于动力革新,故D项正确。 ? 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古人一直运用它来安排农事。由此可以说明影响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地理环境 C.地质特点 D.生产经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可知,气候条件对农耕生产影响较大,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地理环境、地质特点与生产经验的信息描述,故B、C、D三项均错误。 ? 5.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 A.大禹 B.郑国 C.李冰 D.王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大禹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故A项错误;郑国在秦国开凿郑国渠,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故B项错误;李冰到蜀郡做太守后,立即着手了解民情,修建了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杜绝了水患和旱灾,生产迅速发展起来,故C项正确;汉明帝时,王景与助手王吴率数十万民工治理黄河,他排除任水自流的思想,反对恢复禹河故道,与王吴相度地势,开凿山阜,收到防洪、航运和稳定河道的巨大效益,故D项错误。 ? 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手工业的发展。战国以来,由于铁器在生产、生活及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需求量增大,故A项正确;政府鼓励私人铸铁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体现不出政治环境,故C项错误;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 7.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 A.江南手工作坊生产 B.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江南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江南手工作坊生产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可以推断是宋朝时期的灌溉工具筒车,故B项正确;曲辕犁为耕作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 8.司马迁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