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药效学答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致畸作用: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 引起畸胎的作用,常发生于妊娠头 20天至3个月内。与剂量有关,可预知。 (8)致突变与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指 药物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 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与剂量有关,可预知。 . (3)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1.KD:50%受体与药物结合时的药物摩尔浓度。 2.亲和力(affinity):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可用pD2表示。 3.pD2:药物受体解离常数的负对数(-logKD). 4.内在活性:决定药物与受体结合时产生效应的大小,用а表示。 (3)受体脱敏:指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4)受体増敏:与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 * * 第二章 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兴奋性改变:机体原有功能水平的变化 (1)兴奋性: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功能水平↑ →兴奋、亢进;功能水平↓ →抑制、麻痹。衰竭 (2)兴奋药:功能水平↑,如尼可刹米兴奋呼吸指数使呼吸增强。 (3)抑制药:功能水平↓,如吗啡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作用范围。与特异性不一定平行。 选择性高:指药物仅对某些组织器官 、系统作用明显;针对性强、药物副反应少。 选择性低:对多个系统或器官有作用 ;应用广泛,药物副反应较多。 三、药物的两重性: 1、治疗效果(疗效):指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治疗目的分为对因、对症治疗和补充治疗。 2、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甚 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作用。 (1)副作用:治疗剂量时出现,可预知,可避免。 (2)毒性反应:指由于药物剂量过大, 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敏感性过高, 发生危害性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可预知,可避免。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 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 应。可预知。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可预知,可避免。 (4)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 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 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两重感染。可预知,可避免。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与药理作 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与剂量无关,不可预知。 (6)特异质反应:少数人与常人不同的药物反应。与剂量有关,不可预知。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一效应关系 1.量效关系:药物的药理效应随着剂 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间的 规律性变化称为量效关系. 2.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 效应的剂量. 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 的剂量. 4.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 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量. 5.最小中毒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6.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7.效价强度: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8.效能:药物的最大效应. 9.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0.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11.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12.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 13.可靠安全系数(CSF):CSF=LD1/ED99,比值大于是,安全系数较大,比值小于1,安全系数小.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1.渗透压作用: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2.脂溶作用:如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3.影响PH: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4.络合作用:如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离子而解毒.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 1.干扰或参与代谢过程:药物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如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而增强乙酰胆碱(Ach)的作用. 2.影响生物膜的功能:如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影响Na+.Ca2+或K+的跨膜转运而发挥作用. 3.影响体内活性物质:乙酰水扬酸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如麻黄碱促进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 * (1)受体概念: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2)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 ①高度特异性;②高度敏感性;③受体占领饱和性;④药物与受体是可逆性结合。 (4)激动药与拮抗药 ①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