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民事诉讼伪证泛滥的调查与思考
诉讼证据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审判效率、确保司法公正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和完善,诉讼证据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民事诉讼中频频出现伪证,干扰了民事诉讼程序,影响了裁判公正,严重践踏了法律的尊严。笔者试从基层法院的现状出发,以某基层法院为调查对象,对该院民事案件的伪证现象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对民事伪证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归纳和总结,并就防治对策发表了一些浅见。
一、民事诉讼伪证现状
1、频发率高。自去年来,该院民事庭共审结有证人出庭的案件379件,其中有伪证行为的案件162件,约占案件总数的40%以上。而在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七种证据形式中,又数证人证言的伪证频发率最高,占“伪证案件”的70%.
2、制裁率低。要创建诚信社会,就必须对违背诚信的行为及时进行制裁。要维护正常有序、真实高效的诉讼秩序,提高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信赖值,就必须对伪证行为进行制裁。然而,在当前民事诉讼中,法院对伪证的制裁力度不容乐观。据2005年来的数据统计显示,该院民事庭对伪证进行制裁的案件仅为3件。
3、威慑力弱。由于法律漏洞、制裁率低等原因使得众多民众对伪证行为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上人们向法院提供虚假的证据材料,往往与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有着密切关系,受利益驱动,人们越发对“伪证”的后果弃之不顾,从而愈发减弱了伪证制裁的威慑力。
二、伪证泛滥的主要原因
1、法律规范疏漏,约束不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 、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贿买、威胁他人作伪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十条规定“……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伪造、毁灭证据提供假证据,阻止证人作证,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对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打击报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处理”。通观民诉法和民事证据的相关司法解释,对于伪证行为的制裁规定仅限于此。由此可见,我国的立法对伪证的形式的列举过于简单,并未针对具体的情形作出相应的规定,使某些伪证行为被排除在法律制裁之外。而且对伪证制裁的形式也过于简单,轻重幅度把握不到位,仅有的罚款和拘留两种形式操作性不强,警示力不大。
2、法庭认证困难,“打假举步维艰”,造假容易识假难。推翻一个虚假的证据,需要另一组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这就无疑给法官的认定设置了另一道高墙。法官虽然可以运用自由裁量权排除疑点证据,但是,如果要将疑点证据拿来作为伪证制裁,就必须搜集其它证据来证明其认证的正确性,由于对伪证认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巨大的工程,导致了很多法官不愿投入更多精力对本诉外的事实进行调查,笔者曾为此采访过几位法官,发现这在民事案件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约占整个民事证人出庭作证案件的63%.其中一个法官就碰到过这样一个离婚案例。一方代理人指使其他人将婚后债权“1万元”说成“2万元”,而这一过程恰被该院一名干警听到,明知证人做伪证,但通过何种手段去认定证人作伪证,成了困扰该案承办法官进行伪证制裁的一大难题。
3、社会根源。当国际政治欺骗、各种经济骗局、日常说谎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时,诉讼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结合我国历史原因及社会背景,具体而言,伪证的社会根源主要有:①全民法律观念未真正树立,国民文化素质高低不均,由此而引起的证据意识不强,对伪证现象缺乏应有的抵制和斗争。②社会风气无根本好转,虽然经过普法活动,进行过法制宣传教育,但许多地方普法流于形式,因而在整个普法过程中,真正自觉学法、守法的不多。③中国的传统家族观念、义气主义严重。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在法庭上“有难”,一般人通常都会越过法律义无反顾地冒险“帮忙”。④对证人的保护制度不健全,证人的社会压力大。证人作证具有很大程度的公益性质,往往只是出于社会正义或他人利益的要求,而与本身无利害关系,在这种既没有强制作证制度,证人安全又缺乏保护的前提下,证人一般不可能顶着过大的压力(对方当事人往往会动用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等各种手段),冒着身家性命去维护与自己无关的个人和集体利益。
4、制裁制度的漏洞。就现存整个庭审流程来讲,伪证制裁看似裁判行为的旁枝末节,不去制裁似乎也无关大碍,反倒是对伪证制裁错误,会导致被制裁方迁怒于法官个人,从而使得法官倾向于对伪证采取置之不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一则明哲保身,再则省时省力。
三、伪证案件引发的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借新还旧贷款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 .doc
- 债担保与诚信之间的辩思 .doc
- 债权人代位权性质及适用 .doc
- 债权人会议制度若干问题 .doc
- 债权人利益合同法保护 .doc
- 债权在现代民法上优越地位 .doc
- 债权消灭时效与担保物返还 .doc
- 债权物权化预告登记制度 .doc
- 债权让与制度中利益衡量和逻辑贯彻 ——以双重让与为主要分析对象 .doc
- 债权让与法律构成论 .doc
- 2025年烟台市正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2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衢州市属国企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岗位招聘【人力资源部(干部人事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滁州定远县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DB1331T109-2025雄安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963.84KB)(1).pdf
- 2025辽宁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抚矿集团招聘7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采煤自营专项社会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12月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最近下载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其他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类案例)模拟试卷5.pdf VIP
- 2025低压分布式光伏入网技术规范.docx VIP
- GB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doc VIP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黄淮学院的探索与实践.ppt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其他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类案例)模拟试卷9.pdf VIP
-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19-2020.7.1.docx VIP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docx VIP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docx VIP
-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doc VIP
- GBT-用于校准表面污染监测仪的参考源 α、β和光子发射体及编制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