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氓软件”法律思考 .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流氓软件”法律思考

对“流氓软件”的法律思考「内容提要」 “流氓软件”是继计算机病毒后破坏网络和谐的又一大公害,由于这类恶意软件没有法律约束但又暗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其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流氓软件日益猖厥,民愤也日渐高涨,一场反流氓软件战役在所难免。至9月4日,北京海淀法院正式受理由反流氓软件联盟提起的诉讼,反流氓软件战掀起了一个高潮,流氓软件的制作与发布商陷于人人喊打的境地。但是,民间联盟一方面给流氓软件制作与发布者以舆论压力使其收敛;另一方面则遭遇法律空白的尴尬,高昂的呼声仍显得苍白无力。笔者试着从流氓软件的特征及其危害性出发从法律角度对它进行些许思考。 「关键词」 流氓软件 法律 一、流氓软件的特征及其危害性 流氓软件介于合法商业软件和电脑病毒之间的灰色区域,它既不属于正规商业软件,也不属于真正的计算机病毒。目前法律上尚未对其进行明确地定义。 流氓软件所具有的共性是:依托于技术手段,借助广告等社会工程的传播途径,在用户不完全知情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或者秘密安装到用户计算机上。安装后它可能导致电脑运行变慢、浏览器异常甚至造成系统破坏、硬盘损坏等问题的出现。与正常的软件相比较,它具有不可知性与不可控制性,多数流氓软件都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 强迫性安装。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不经用户许可自动安装;二是不给出明显提示,欺骗用户安装;三是反复提示用户安装,使用户不胜其烦而不得不安装。 (二) 无法卸载。通过正常手段无法卸载 或无法完全卸载。 (三) 频繁弹出广告窗口,干扰正常使用。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流氓软件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广告软件(Adware) 广告软件是指未经用户允许,下载并安装在用户电脑上,或与其他软件捆绑,通过弹出式广告等形式牟取商业利益的程序。此类软件往往会强制安装并无法卸载,在后台收集用户信息牟利,危及用户隐私,频繁弹出广告,消耗系统资源,使其运行变慢等。例如:用户安装了某下载软件后,会一直弹出带有广告内容的窗口,干扰正常使用。还有一些软件安装后,会在IE浏览器的工具栏位置添加与其功能不相干的广告图标,普通用户很难清除。 (二)间谍软件(Spyware) 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用户的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会被“后门程序”捕获,并被发送给黑客、商业公司等。这些“后门程序”甚至能使用户的电脑被远程操纵,组成庞大的“僵尸网络”,这是目前网络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某些软件会获取用户的软硬件配置,并发送出去用于商业目的。这种软件能追踪网络用户的上网习惯,跟踪用户操作计算机的行为并且出于各种目的把统计数据发回到远程控制中心,这些数据可能帮助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者用于更恶毒的目的,如记录键盘登录操作以获得用户的个人识别信息、银行记录、信用卡号和密码等等。美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Earthlink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通过对约100万台个人电脑进行扫描检测出了2954万个间谍软件,平均每台家用电脑感染了28个间谍软件”。网络用户的隐私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间谍软件成为继垃圾邮件后计算机网络灾害里一股新的恐怖流。 (三)浏览器劫持(Browser hijacked) 浏览器劫持是一种恶意程序,通过浏览器插件、BHO(浏览器辅助对象)、Winsock 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使用户的浏览器配置不正常,被强行引导到商业网站。用户在浏览网站时会被强行安装此类插件,普通用户根本无法将其卸载,被劫持后,用户只要上网就会被强行引导到其指定的网站,严重影响正常上网浏览。一些不良站点会频繁弹出安装窗口,迫使用户安装某浏览器插件,甚至根本不征求用户意见,利用系统漏洞在后台强制安装到用户电脑中。这种插件还采用了不规范的软件编写技术(此技术通常被病毒使用)来逃避用户卸载,往往会造成浏览器错误、系统异常重启等。 (四)行为记录软件(Track Ware) 行为记录软件是指未经用户许可,窃取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记录用户电脑使用习惯、网络浏览习惯等个人行为的软件。危及用户隐私,可能被黑客利用来进行网络诈骗。一些软件会在后台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站并加以分析,有的甚至会发送给专门的商业公司或机构,此类机构会据此窥测用户的爱好,并进行相应的广告推广或商业活动。 (五)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恶意共享软件是指某些共享软件为了获取利益,采用诱骗手段、试用陷阱等方式强迫用户注册,或在软件体内捆绑各类恶意插件,未经允许即将其安装到用户机器里。使用“试用陷阱”强迫用户进行注册,否则可能会丢失个人资料等数据。软件集成的插件可能会造成用户浏览器被劫持、隐私被窃取等。例如:用户安装某款媒体播放软件后,会被强迫安装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